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袁庆一的画,我从第一眼看到就产生了一个感觉,这个作品是那个年代的结晶,确实是有代表性的。
《春天来了》这个场景是故意设置的,有故意也有无意,从屋子里的摆设来看,这个青年的家境应该是超越当时社会一般家庭,家里有取暖的炉子,只不过春天来了,取暖的炉子还没有撤掉,屋子里放着苹果,远处有被褥很整齐的单床。这样一个青年在渴望什么?在1985年前后,中国的统治集团对怎么样来把控社会,给老百姓释放哪些东西,还是心中无数的。这样的一种束缚,挣脱的关系,构成了《春天来了》这幅绘画思想的内容,2012年又重新画了《春天来了续》,人物体态略微臃肿,桌上的苹果也变成了苹果笔记本,画家也已经融入到欧洲社会,1985年前渴望的自由,现在到处都是。但是给你自由了,你就很快乐了吗?这是画家的另外一个体会,有意无意当中,写出了人类事业性的主题。
欧洲社会的社会生活高度的发达,但是欧洲社会的人非常痛苦。最有代表性的文学界的例子是写哈利波特的罗琳,她在呼唤凯尔特文化。那时的人们有节制的生活,非常诚实。而今天的欧洲非常贪婪虚伪,作家有感于这一点,希望能够通过重新打捞已经失落的文明,落重新塑造欧洲大陆的精神乐土。由中国社会,延续到对世界生活主题。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是那么一点点,非常少。经过34年的改革以后,人民的生活都自由,有宽敞的房子,有汽车开,再穷的人都带着手机,生活极大的富足了,但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开心吗?我认为问题更多。禁锢的年代产生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作品,在自由开放的年代里面,同样有呼唤伟大艺术家的环境。今天的社会生活,历史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画家应该更多的打开自己的眼睛,打开自己的胸襟,看到中国今天的变化,看到整个世界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期待点在什么地方。在85年前后,中国的美术界非常纯洁,没有经济的干扰,没错,经济对于艺术来讲是有干扰性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还要提示,经济对于艺术创作有没有推动作用呢?我认为非常明显,在我眼睛里面,最完美的艺术,一定是完美的艺术创作与巨大的经济财富相结合,那才是人类的完美。
(根据5月22日“袁庆一春天来了”研讨会发言节选、整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