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目前,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已从普及阶段向提高阶段转变,已从盲目收藏向理性收藏演变。有收藏必有鉴定。收藏而无鉴定,是盲目的收藏;鉴定而不懂收藏,是无根基的鉴定。
收藏热启动了鉴定需求。鉴定队伍对收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良好作用,但鉴定也出现了不少乱象。鉴定队伍鱼龙混杂,鉴定缺乏诚信、缺乏威信、缺乏公信,己成为藏界呼声很高的问题。
根据鉴定者良莠不齐的现象,把鉴定者可分为九个层次:
劣鉴者:极个别用心恶劣、真假颠倒、混淆是非者;
贪鉴者:极少数为金钱所动、指假说真者;
庸鉴者:业务水平低、不辨真伪者;
草鉴者:不认真不严谨,草率下结论者;
浅鉴者:知识浅薄,浅尝辄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
专鉴者:对某类古物擅长专项鉴定者;
通鉴者:博学多能,通晓于各类古物者;
器鉴者:熟练运用标型学、痕迹学,目鉴和科学检测皆能者;
道鉴者: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进入精通鉴定鉴赏的高境界者。
劣鉴、贪鉴者,人所不齿,必被淘汰;庸鉴、草鉴、浅鉴者,端正态度、专研业务,可求进步;专鉴、通鉴、器鉴者各有所长,专可深,通可博,以器进道,可有大为;道鉴者凤毛麟角,能成一代大师。
在目前鉴定行业缺乏立法、缺乏监管、缺乏资质准入“门槛”,缺乏责任追究的现状下,有必要强调鉴定者的自律自省,强调鉴定者的使命精神。
什么是鉴定者的使命呢?
所谓鉴定,是鉴定人对被鉴物的造型、纹饰、材质、制作工艺、艺术风格进行综合分析。鉴定者的使命,就在于以科学、求实、严谨的态度研究古物,以辨真伪、断年代、知优劣、探讨文化内涵、评估艺术价值。
鉴定者面对人类祖先的遗物,当含虔诚之意,当怀敬畏之心。要通过古物遗传的信息,解读历史,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充当古人和今人的使者,使今人了解古人。因此,鉴定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工作。
鉴定者怎样才能不辱神圣使命呢?
前提条件当然要求鉴定者具备广博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现代科学知识以及仿品制作知识等。
在目前,最重要的是,鉴定者或者说整个鉴定行业,要强调公平公正,认真诚信,树立职业典范。
鉴定之事,关乎真伪,关乎善恶,关乎贵贱,关乎利害。
宝物和赝品,往往一念之差,而相去甚远,价值差别巨大,来不得半点真假混淆,更不能见钱眼花,乱开证书,指鹿为马。
诚信是人的基本要求,公正是职业的基本准则。对神圣的鉴定职业人而言,更应成为公正、公平、认真、诚信的典范。
由于古物的稀缺性、神秘性、珍贵性,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及市场价值的定位难度很高,对鉴定者不仅是业务水平的考验,更是对其人格行为的考验。
鉴定之道,德高则业成,德劣则业败。
古物是有灵性的,非有灵性者难与古物沟通。尤其面对文化内涵深的宝物,它蕴含着中国文化最本质的东西,即道与德。如果道德修养不够,就难以解读宝物的文化内涵,所以,庄子《天地》篇日:“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
得道的鉴定家,能凭直觉感应宝物的神韵,能在瞬间与宝物灵气相通。可以灵通造化,妙悟自然;可以天人合一,思接千载。金钱不可易其行,美色不可迷其神,权势不能改其志。能超然物外,神游鸿蒙,拨珍珠于泥土,知宝物之玄机。从而达到以艺求德,以器进道的崇高境界,成为藏友的导师,藏界的楷模。
时代呼唤有公信力、威信力的鉴定家,社会需要造就高水平、高境界的鉴赏大师!
2009年12月5日
作者:刘亚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