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凤鸟砚 半丁铭(组图)

2015-04-03 00:00

原标题:凤鸟砚 半丁铭


图饰这方半丁铭凤鸟砚,长13.5厘米、宽9厘米、高2厘米,重600克。砚额雕刻一对凤鸟,和鸣海天,寓意美丽吉祥。砚池、砚堂周围有回纹框,砚边刻浪花纹饰。砚侧浅刻七言诗(篆体):“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上门俱是看花人。”


此诗是唐朝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原意是,要欣赏春天的景色,应该在早春时节,如果等到繁花似锦再去,那就到处都是看花的人,美景人人皆知,也就不那么新鲜了。诗中表述了“洞微知几”的思想,但后人也常用“出门俱是看花人”来形容春天赏花时节游人如云的热闹景象。


句中“上林”即秦、汉时的皇家花园“上林苑”,故址在今西安市西,这里用它代指京城长安。上林苑始建于秦,汉初沿袭,规模简易,至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事扩建,南至秦岭、北至池阳、东过灞水、西至黄山,形成广袤500里的古代最大皇家园林。内分36苑囿、12宫、25观,宫殿错落在万绿丛中,豪华壮丽。上林苑中还利用“八水绕长安”开挖有许多湖泊,建章殿前挖有工程浩大的“太液池”,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又开挖了昆明池以习水战,原池广约20公里。上林苑中植物种类繁多,嘉木名果、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上林苑内设作坊多处,制造各种工艺品和日用器物供应宫廷和皇室的需要。上林苑内还养百兽,25观就是豢养兽类的地方。上林苑具备了狩猎、通神、求仙、生产、游憩、居住、娱乐以及兼有军事训练的功能。汉武帝后期,对外战争频仍,军饷不敷,乃将上林苑部分土地佃予贫民耕种、养鹿、放牧,所得赋税充作军饷。西汉末年,苑内大部分土地已恢复膏腴良田,上林苑作为皇家园林已名存实亡。


此砚砚背竖刻朱熹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刻款“甲子春(表明此砚诗句为1924年春天所刻),半丁”。


半丁即陈半丁,1876年(清光绪二年)5月14日出生,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坎坷。为谋生,14岁就在兰溪一店当学徒。15岁转至钱庄学徒,开始接触笔墨,自此一发不可收,自言当时“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19岁时随表叔吴石潜(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来上海于严小舫之小长庐馆以拓印为业。20岁时与任伯年、吴昌硕相识,后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他擅花卉、山水、人物、走兽,以写意花卉最知名,除任颐、吴昌硕外,又师法赵之谦、徐渭、陈淳,吸收明清各家画法而独树一帜。其作品笔墨苍润朴拙、色彩鲜丽沉着、形象简练概括,讲求诗书画印的相互作用。兼善摹印,书体独到。


玉不琢不成器,砚不雕不成艺,砚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精心雕琢。而砚的文物价值,则主要看有无铭文题识和古人传递之迹。铭文题识往往能透露出制作雕琢者和收藏者的经历、学识及艺术情趣,甚至含有政治和学术见解,尤以名家为贵。古人认为凤凰是百鸟之王,“神鸟五色,凤凰为王,集于五谷,使君得所”,此砚砚首雕凤凰和鸣的景象,寓意美满祥瑞。唐李世民曾有“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的诗句,用“凤来仪”咏帝都的祥瑞。此砚器型虽小巧,不算太古,但书体老道、造型别致、图案精美,且为名家雕琢,蕴含上述意味,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编辑:李蔷薇]


来源:艺品天下 作者:徐长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