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21 16:29
接触中国绘画时间越长,常常会不自觉飘入画中的那个意境,恍惚间跟着色彩勾勒的画面一起 冥想。这里是中国人的冥想时光,在虚无缥缈的诗情和浩淼绸缪的气韵中,采摘着愉悦、感伤、迷惘和理想的果实。色彩,一直在绘画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 时代变革潮流随波翻涌。从唐代的重彩,到宋的水墨写意,直至元朝,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色彩只剩三十多种。正当人们苦于色彩品种稀少,颜色形式单一时,有人正 视图减缓这一进程,这些和我们生命中并无交集的东西,似乎都在意识中变得熟悉亲近,清晰的容颜仿佛伸手便可触及了。
丹青深心
2013年年末的苏州,全城都在为一场文化盛宴而狂欢,拙政园边的苏州博物馆正举办文徵明特展,纷涌而至的人潮绘就了一幅新时代的文化雅集图景。
展览呈现了一个精于丹青、书法,甚至是全才的文徵明形象。移动的人群中,仇庆年站在文徵明的画作面前久久未动。他如饥似渴地观察画作中的每一处细 节、每一种颜色的层次变化,纷杂却和谐的色彩就像一面破碎的镜子,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头。视觉的美感带来了拨云见日月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震撼。
大概任何人之间都有一种缘分,隔着五百多年的光阴,仇庆年的思想与文徵明的作品在同一时空交汇,或许他们还拥有其他的共同点——在作画之前会先研磨专属的颜料。事实是,作为一位传统国画颜料的制作师,他真的跟苏州吴门画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时光回到五百年前的苏州,那时画家是需要自制颜料的。在最具原生态的矿物材料面前,费时费力永远不是考虑的因素,“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遗憾才不被原谅。躬身亲为之后,他们往往会收获最中意的那个颜色。
仇庆年的祖师辈——一位姜姓画家,据说姜氏是吴门画派的一员,当年与沈周、文徵明、唐寅交情匪浅。姜氏原本就是做颜料的高手,又因得到这些才子的出 谋划策,所做出来的颜料品质优良,且历久弥新。姜氏很慷慨,为了报答这些朋友,对朋友的绘画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常将自制的颜料赠予他们。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