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0-10 09:51
汤志义 向日葵·三 150×75cm 2014年
见习记者 赵丽莎 采访/整理
首先,“美术新青年”评选已举办到第3届,我觉得对于国内广大美术毕业生或者在校生,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来说,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同时,对于全国范围内的选拔活动,这样的机会也很难得,我希望能继续办下去。
每一个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大概从小就有自己的梦想。在我年轻的时候,怀揣着对艺术的理想,也正如今天广大的毕业生一样。当时,我们能抓的机会相当少,不像如今这个网络时代,有了各种层面的、各种方式的机会可以亮相。在我们那个年代里,要参加一个全省的展览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全国性的。那个时候我也会去关注像全国美展这样5年一届的全国性的大展,包括其它各个画种的全国性的展览,通过很有限的几本专业类的期刊杂志得到一些参展的消息,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将平常积累的一些习作或者创作拿去投稿。印象很深的是我大学毕业前后的那一两次全国性的展览,我将学生时期的一些创作拿去投稿,很幸运的竟入选了。其中一次是我在学生时期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展览——第二届全国静物油画展,当时一件学生时期的作品入选。印象更为深刻的是,那是在我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为了参加第8届全国美展,有一件作品我画了两天两夜,但是后来却被装裱坏了,破坏了画面整体的效果,最后很可惜并没有入选。不过,现在想起那一段时光,我觉得非常享受那个过程。其实,不在于说一定要入选或者获奖,就是那么一段经历,对于后来的创作极具激励的作用,后来我会制定计划,积极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展览,现在想起来,往事还历历在目。
所以,我想对如今的年轻人说,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了一个展览专门去创作一件作品的方式不可取。平常自己就得累积创作大量的作品,一旦有参展的机会就去投稿。至于能否入选还是获奖,我觉得都是顺其自然不一定要看重的问题。
我觉得在艺术创作中我看重的还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可以拿我创作的后来也影响我艺术道路的一件作品,也就是获得第10届全国美展金奖的作品《渔舟飘至》来说。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有的艺术家只喊喊口号而已。真正进入生活中去思考,从平常的一些现象中来提炼,我觉得这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所具备的素养。正如当时创作那件《渔舟飘至》,因为它是惠安女题材,已经有太多人创作了,当时福建省很多老师都建议我换一个题材。基于当时我在惠安女的故乡崇武岛近距离观察了惠安女的生存状态,我就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我觉得不管有多少人选择描绘惠安女这个题材,这都与我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从来没有表现过这个题材,我想将我所思考的东西诉诸于画面上。现在看来,当时的坚守也是很可贵的。所以,从生活中得到的东西往往正是艺术的源泉以及情感表达的最好的诠释。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