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推荐人夏可君谈蓼萧:以弱来缝补这个世界

2015-10-22 09:43

导读:现代世界已然破碎,艺术对此最为了然于心,因此她就不会对此过于声张,每一现代性个体都已然游离破碎,尤其是一位女艺术家只身一人前往异国他乡时,其内心的体验就尤为如此,小华就是如此。

从1到1000米_No.1,21cm x 29.7cm,2014,综合材料及缝补


现代世界已然破碎,艺术对此最为了然于心,因此她就不会对此过于声张,每一现代性个体都已然游离破碎,尤其是一位女艺术家只身一人前往异国他乡时,其内心的体验就尤为如此,小华就是如此。在手红遍地的苏州长大,去往的是德国的柏林,那么对于小华,德国历史的破碎,在柏林依旧是活生生的见证,尽管大多时候其实被掩盖着,但一旦历史的、个人的,还有生命本身的伤痕,偶尔被翻出来,被轻轻碰触,还是让人内心隐隐作痛。
艺术发生在对这个不可消除的间距的隐隐作痛之中,既是对这个隐隐作痛的缝补,也是缝补中的隐隐作痛。小华的绘画就是如此,去往德国,她疯狂地迷上了缝补和拼贴,从布块到纸块,缝补几千片的布块或者纸片,还有纱布,建构出一个让死亡与虚无也变得亲切的世界,一种“弱世界”的含蓄伦理。

从1到1000米_No.3,21cm x 29.7cm,2014,综合材料及缝补


以前在中国美院的中德学院学习期间,她一直在用笔刷画画,“缝”是到了柏林以后,才确定用在作品里的语言,艺术家自己认为这是德国带来的神奇经验,这个国家给她很多难以割舍,却也许必须割舍的某些东西。是“割舍”的两难激发了她“缝补”的契机。
小华自己写道:“虚无,是我很小的时候就有的感受,它一直影响我,也许会一生。我常常独自行走,我曾经一个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走了全中国和周边的几个国家。我总觉得自己不是长在苏州的,该是从喜玛拉雅片区来的,我很爱那里。我没有家,家乡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我只是一直在寻找,但也许永远找不到。德国对我来说,并不远。”

从1到1000米_No.4,21cm x 29.7cm,2014,综合材料及缝补

是的,是这种寻找,这种不可消除的异乡人的感受,带来了发现,绘画发生于割舍与重逢的那个不可言喻的时刻!
如同她自己所言,去往德国之前,作为中国美院的学生,小华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拼贴与缝补,把一些破布的碎片开始拼贴起来,或者就是把三块不同颜色的布料皱褶起来,如同窗帘布,不加任何绘画,如同现成品的概念与极简主义手法,形成一个摺叠平面又有着拟似抽象绘画肌理的作品,显示出对折痕的敏感。但是去往德国后,她自觉开始与蒙德里安对话:抽象的几何格子还有着新的呈现方式吗?平滑的数学智性建构的窗格子如何还可以再次激发新的想象?强势的抽象如何再次得以复活?

从1到1000米_No.20,29.7cm x 21cm,2014,综合材料及缝补


小华以一个中国女性艺术家的敏感,从“弱”开始,如同中国道家的智慧:弱才是最强的,而此强大却是虚无(Weakness is strength,but Strength is nothing)。如此的逆转与逆觉将使抽象重获新的面貌。
在如此轻薄的纸片上缝补,需要耐心与细心,很多就是纸片,并不整齐,就是被撕碎的,颜色也是轻轻抹上去的,这是一块块被修复的皮肤,那些缝补的丝线的痕迹可以被触摸到,但并非被看视的,似乎所有的眼睑都被缝上了,绘画是在盲人一般摸索的手下进行的,只有那些片段的纱布是缝补上去的,因为那里有着创伤的征兆,但画面上大片的留白,并不刻意渲染这种暗伤与创痛。小华更多是回到绘画本身上,绘画本身在现代性不再足以表达自身,而是需要在自身缝补中见证自身之为“增补的存在”,绘画是对这个世界的增补,并不一定是补救,绘画的增补仅仅指向脆弱的心灵。大片的空白,或者灰色的基底,都暗示心灵自身的隐忍与沉默,但绘画是绘画自身破碎的言说,是弥合距离的无意义劳作。

从1到1000米_No.45,21cm x 29.7cm,2014,综合材料及缝补


如此漫长的日记式缝合,可以让我们慢慢地阅读,画面上一个不规则的圆圈,上面还有着缝补的一小块纱布,一丝丝线条清晰可见,形成细小的抽象格子,但并非人为的绘画,似乎是把现成品的拼贴经过一次命名——缝补世界,修复记忆,或者就是贴近,使之回到绘画平面上,但又并非仅仅是绘画,而是缝补,让画面不走向光滑的触感,而是断断续续,自身打断,那些并不干净的纱布,还有着肢体的气息,或者就是上帝的裹尸布,但都被减弱了哀悼之情。缝补的绘画要面对的是世界的间距,无法越过但必须越过的间隙,只能通过艺术自身的失败或者丧失来回应,这距离是人类忧伤之源,但也激发了艺术的发现。

从1到1000米_No.50,21cm x 29.7cm,2014,综合材料及缝补


缝补的绘画是另一种寻找,它轻轻地穿越,带着自身的痉挛,但并不哀嚎,只是缝补泪水,这是诗意的缝补。绘画是一种缝合的补救方式,发生在心灵与世界之间,在生命与死亡之间,在自我与他者之间,是对这个间隙的绝对经验。也许除了诗意的言说,其它任何的语言都不足以描绘这个诗意缝补的“弱世界”,我们还是让诗来回应吧:
碎纸片总在低语这让你些许的慌乱靠空白呼吸的人闭上眼睛没有人用泪水来缝补凝视空白纸页上的线痕等待盲者的手或离世者的手纸片贴着纸片死亡是亲切的虚无是白色的只属于你

来源:墙报-人物 作者:黄萌萌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