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03 09:24
在八九百年前的宋代,这是一个积弱但同时又相当富裕的国度。都城汴梁和临安,一北一南。版图先大后小。先是宋辽对峙,宋和西夏对峙,后来又与金朝对峙,最后与蒙元对峙。百余年一直没有消停过。但就是在这么个动荡战乱频仍的国度,却産生了远比盛唐还要灿烂辉煌的艺术。
瓷器也不例外。到了宋代,瓷器在南青北白的基础之上,更强调了仿玉的效果。这个年代,瓷器并不是没有引入彩绘元素,民间还是有彩绘瓷器出现的。但是皇家和官吏贵族士绅们所用的瓷器,早已经不是那种色调单一的原始青瓷。于是乎,柴汝官哥定钧开始涌现出来了。但是它们的基础色系仍然是两个元素:青与白。有青有白,一青二白。玉不就是这样的颜色么?我们看那些真品的战汉玉器,那上面的纹饰是所谓“一面坡”碾琢工艺。砣轮在加工玉器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角度,这样碾琢的效果就是一面是直立,另外一面是有斜度的。这个“一面坡”,大约从商代开始出现,到战汉时期形成相对固定的工艺特征。我们今天欣赏一件战汉玉器,会发现在它的光洁外表之下,那种犀利的琢痕显得十分利落,刚劲。而宋人在制瓷的时候,十分忠实地把这种“一面坡”工艺给传承下来了。也有人把它称之爲“半刀泥”。其实,这个半刀泥,就是一面坡的发展余绪。
宋人在制瓷工艺上,一心一意地追求玉质效果。爲了打造出亭亭玉立的造型效果,在没有刻划纹饰和部分有纹饰的瓷器上,引入了多种线条元素。如果说瓜棱造型还属于继承唐代的话,那沥粉线条就是宋人特有的技艺了。一位素面美人,身著素色的丝质衣物,浑身泛著那种幽邃寂静的光泽。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这就是宋人的内敛式审美。引入到瓷器上面,就是单色釉,外加上纵向垂挂、分区的线条。就像京剧旦角帔褶前飘动的那两束丝縧假发,给人一种灵动之美。
在这种素色艺术的传承之中,线条与刻花,成了宋代工匠们任意发挥的艺术手段。比之后代的青花、明清的彩绘瓷器来,宋代瓷器看上去就是一位素颜美人。相对而言,明清民国瓷器在它的面前,就像是一大群浓妆俗豔的女人。素颜童心,代表了一个女人最高的人生境界。浓妆豔抹则代表了一种都市喧哗氛围下掩盖著的那种按耐不住的骚动。
有宋瓷待在你的身边,它就是一位或者一群娥眉低垂,拨动琴弦的美人儿。静静地,让你的心似止水。少了几许无用的欲望,多了几许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在淡青色的釉面之下,有许多气泡在慢慢地涌动著。这让它浑身尤如凝脂一般美丽。汝与官的内在之美,不就是一种寂静之美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