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04 09:34
罗丹
在微博和微信等主流网络平台上,我们总能看到外地游客尤其是年轻朋友来到天津之后,分享一些优美的图文游记,出现频率最高的几张照片莫过于津湾广场背景下的解放桥、霓虹绚烂的天津之眼和天津地铁币。天津地铁币不知不觉地成为天津的名片之一。首先,圆滑迷你的外形,配上鲜艳的颜色,让人觉得轻巧的塑料小币像玩具一样可爱;其次,对于国内大多数已经开通地铁的城市来说,与常见的磁卡式相比,代用币式的地铁票显得更新颖一些。
代用币,顾名思义,是指由现金兑换,在某些公共场合为了方便结算或快捷消费等原因而使用的一种替代品。按照使用领域,代用币可大体分为交通类、游戏类和通讯类三种。交通类代用币是在某些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游戏类代用币是在游乐场或街机游戏厅内使用,而通讯类代用币一般指公共电话代用币。从材质来看,代用币一般有金属类和塑料类(或内置芯片)两种。它和纪念章类似,都不属于真实货币,但在收藏领域同属“邮币卡”中的“币”类。在收藏热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热衷于搜集非传统类的个性化收藏品,代用币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
手机和网络的全民普及,使得目前公共电话的使用范围和频率十分有限,通讯类代用币的收藏也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中期前后国内几座特大城市内出现的电话代用币和国外品种。街机游戏厅虽然在大中型城市内数量不少,但规模和风格差异偏大,有些代用币的设计和制造也不十分精心,从而对收藏来讲,直接影响了游戏代用币的体系划分,使归类和研究存在一定困难。随着近几年地铁在全国各大城市陆续开通运营,地铁代用币每天在成千上万的乘客之间流动,交通类代用币也逐渐成为目前分量最重的代用币种类。
交通类代用币一般都具有车票性质,目前可分为三类。一是轮渡类,即在游船或摆渡船上使用的代用币,存在城市包括上海、香港等;二是快速公交类,开通快速公交并使用代用币的城市有厦门、成都、绍兴等;三是最常见的地铁类。据不完全统计,使用地铁代用币的城市除天津外,还有广州、深圳、南京、长沙、武汉、台北和高雄。与北京、上海这样地铁建设年代早且地铁网络覆盖率已经很高的城市不同,这些城市的地铁建设大都进入发展期,既有线路初见规模,属于在今后几年内还将大力扩展地铁运营范围的一部分。
地铁代用币的设计原理与常见的IC卡类似,是将带有数据读写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嵌装在直径为30毫米、厚度为2毫米的塑料圆盘中。乘车前,将其放置在检票闸机读写器的可识别范围内,阻挡装置自动抬起后入站。出站时将代用币投入检票闸机即可。它与磁卡式车票是目前地铁车票最主要的两大品类。代用币作为单程票使用时,与储值票区别明显,出站时直接投入检票闸机,不会和储值票混淆。并且代用币的性价比较高,因为磁卡式车票本身又薄又软,很容易人为损坏,在与机器进行长期频繁读取时磨损会十分严重,导致失效。而代用币表面材质坚硬耐磨,即便票面稍有损坏也很难伤及芯片,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更为特殊的一点是,代用币本身具有在一定轨道内可沿重力方向自动滚动的物理特点,相比较磁卡式车票,在检票闸机内不必再安装传动电机,亦减小了设备制造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代用币也有不足,因为体积过小,在乘车时携带感不强,容易丢失;可印刷文字和图案的表面积小,不像磁卡式车票可印刷地铁知识或公益广告。但总的说来,从目前情况看,使用代用币式车票将成为大势所趋。
在地铁多年建设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地铁车票的材质由单纯的纸张,过渡到现在的电子元件票种。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地铁“资深”城市,有早期纸票和目前磁卡票两个阶段。但这种阶段划分并不绝对,1979年通车的香港地铁,从肇始期就采用磁卡式车票并一直沿用至今。天津地铁票历经三个票质,从已经在收藏市场上一票难求的老地铁早期纸质车票,到前段时间在电视上热议的蓝、红、橙三张一套的老地铁乘车卡和九号线津滨轻轨运营初期曾经使用的磁卡式单程票,再到现在多条线路联网统一后的代用币。天津地铁票质变化可以说在走一条适合本地情况的常规发展道路。
相对于其他城市地铁,天津地铁代用币的种类也相当丰富。包括已经退出流通和目前正在使用的币,按照使用时期可大致分为三部分,共12枚。第一部分是2006年地铁重新开通后未联网期间发行的4枚币,有最常见的2枚绿色单程票,正面带有“天津地铁”标志和中英文字样,背面一种为空白,一种印有某银行天津市分行字样和标志;除上述两种外,还有一枚只在地铁开通纪念册中出现过,外形及图案与背面空白版绿色单程票完全一致,只是颜色为灰色且未见其正式流通使用;另外一枚也与上述代用币外形类似,是橙色应急票(见上图),值得注意的是这枚币收藏于地铁一周年纪念册中,且到目前为止还在出现紧急情况或重大节日时流通使用。第二部分是津滨轻轨9号线在2010年10月前后发行的4枚币,一面有“津滨轻轨”“单程票”中英文字样和轻轨标志,另一面有轻轨公司全名和企业口号。这4枚币外形完全一致,只是颜色不同,但发行方式相当复杂。蓝币使用范围最广,是当时轻轨中山门终点站与滨海新区方向之间2、3、4、6元票价时使用,这枚蓝币一直流通到2012年10月全线联网的新币统一之前;淡黄币是中山门站前往塘沽站即5元票价时使用;紫币是塘沽站前往市区方向时使用;浅绿币类似应急票,在举办重大活动如足球比赛时使用。第三部分是目前正在使用并带有“天津轨道交通”和“单程票”中英文字样的新款代用币,共有4枚。一枚是2011年9月前后发行的绿色代用币,替代了上文介绍的第一枚绿色代用币;第二枚与第三枚分别于2015年3月和10月推出,是在前一版基础上背面刻上文字的版本,目前与上一枚并行流通;最后一枚是新版橙色应急票,目前与老版应急票在指定时间或场合中同时使用。
近年来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公司在开通地铁前会征求多方意见,决定车票的主要类型是采用代用币式还是磁卡式,而代用币式车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可见地铁代用币的诸多优点还是值得关注的。天津地铁代用币作为国内地铁代用币发展最丰富和完备的一员,还将不断发展下去。而人们在网上展示地铁代用币时,不仅因为地铁代用币新颖可爱,还源于对这绿色小圆片背后国家倡导绿色出行方式的支持与推广。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