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09 00:00
欢乐玉树 195×125厘米 杨 季 一等奖
云之一 240×120厘米 高宝军 三等奖
千秋·玉碎 450×340厘米 郭志刚 二等奖
本报记者 高素娜
这是有关理想的追逐与攀登,是一座西部国家重点美术馆的追梦之旅,亦是一段西部人对“高原”情怀的抒发与记录。伴随着艰辛、坚持、梦想、追求、培育、成长,“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走过了不平凡的5年,已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学术大展。
坚持学术独立 人才稳步浮出
步行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展厅里,张东升的《荷花叶岁好,孤鸟一声出》、杨季的《欢乐玉树》、赵拟《待降吉祥之三》、张瑞文的《萧萧》、郭志刚的《千秋·玉碎》、马建博《开往西部的列车》……这些作品有的以旧题材写出新意境,有的在大笔大墨中见证生命的壮美与奇迹,有的以浓浓的叙事性引发人们对西部的向往……吸引了人们驻足观看。“当我看完这个展览时,表现藏族生活的一些作品让我想起了自己在西藏的经历,巍峨的青山,草地上点点的牦牛,淳朴的藏民,如同一阵清风拂过,清新愉悦!”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位观众表示。
与往年相同,本届“高原展”中的“西部人画西部”板块,在1200余幅来稿中评出了39幅获奖作品。这些获奖艺术家中不乏老面孔,如郭志刚连续5届参展、5次获奖,杨季两次参展、两次获奖,孙宏涛3次参展、3次获奖,张文隆3次参展、3次获奖;还有龙康华、马建博、赵勇等很多作者都连续参展并有作品入选。为什么会出现同一艺术家多次获奖的情况呢?“这说明组委会更加坚持学术原则,宁缺毋滥。比如,第三届‘高原展’国画一等奖的获得者杨季,这次又获得了一等奖。一般大展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是因为他本届的作品比第三届更好,所以我们在评选时就不会考虑他是否得过奖,这就是学术性、独立性的体现。”“高原展”总策展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说,随着“高原展”5年来艺术水准的不断提升、艺术作品质量的提高,对于“高原展”精神理念高度认可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内涵更为丰富,视野更为开阔,个性更为突出。按照大展策划团队最初的设想,“高原展”在举办多届之后,一定会推出一批新人,一支有实力的西部艺术家队伍将会成长起来,他们将是西部艺术风格的代表。
两次获得一等奖的艺术家杨季表示,有了第一个金奖,就有了目标,但获奖并不是最终追求,艺术创作中精益求精的过程更为重要。“画家是一个孤独的行路者,要不断打造、打磨自己的艺术作品,不能为某一个展览或平台去画画。艺术创作应该是生活的常态,艺术家要对艺术有所追求、有所目标、有所敬仰,如此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杨季说。
勇于担当 推动西部美术发展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仍处于落后状态。为何要在这个地域策划“高原展”?“高原展”有何目标和难度?
“作为一名美术馆馆长,如何体现办馆特色、输出学术能量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希望有一个展览能为西部的美术家服务。经过集思广益,‘高原展’于2011年应运而生。‘高原展’有鲜明的学术主题、地域特色、学术主张和展览定位,板块设计既有学术性又有普及性,既有高端学术交流又有不同地区美术界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交流。”罗宁说,展览中的“西部人画西部”板块已吸引了数千名美术爱好者参加,连续5届涌现出不少好作品,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美术创作。同时,“学术邀请展”板块不局限于西部地域的画家,而是将视角伸向全国,保证了展览的导向性和学术性。同时,与展览配套的公共教育也别具一格。连续5届以来,“高原展”的策展团队坚持每年去西部诸省开展 “画家与媒体见面会”,从2012年开始,又组织馆藏的“高原展”优秀作品前往推广地举办展览,使推广活动更为丰富和充实。目前,策展团队的足迹已经遍布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广西、内蒙古、贵州、四川、重庆、云南、西藏等12个省区,其中部分省份前往多次,对西部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也使得一位新疆画院艺术家在参加完推广活动后激动地表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不光是陕西的,而且是西部的。”
随着“高原展”的推广宣传,“美术馆文化”为西部地区各省区提高对美术馆的认识,促进美术馆的标准化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省份通过“高原展”认识到美术馆建设的重要性,诚恳地征求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对该地区美术馆建设的建议,并经常请教“展厅怎么做”“房子温度、湿度怎么控制”等具体问题。“每逢遇到这些情况,我们都给予热情的帮助。虽然我们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知道怎样才能完善。”罗宁说,在西部美术馆发展不平衡的今天,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作为西部12省区唯一一座国家重点美术馆,本身就应该有一种担当,体现一种高原精神。
走向全国 再攀艺术高峰
高原与西部,一直是“高原展”阐述的主题。“西部”在中国流行观念中一般特指陕、甘、宁、青、新和藏、滇、黔、川、渝、桂及内蒙古诸省区,“西部美术”则被限定为“现在或曾经生活和工作”于此的作者所创作的“表现西部的作品”。但是,随着“高原展”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已经有越来越多其他地域的艺术家关注并参与到展览中来。
“‘高原展’是一个颇具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的创作平台、研究平台和展示平台,它邀请了很多有创作水准、理论高度的艺术家、理论家来到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和观点,研讨和探索新时代对艺术理念的发展之路。同时,这个平台也汇聚了很多展示自己才华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为推出新人、推动艺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说。
“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特色,但是我们于与其谈地域性,不如谈地域风格。我们不希望看到不分东南西北中的相同风格、相同面貌,我们希望有如长安画派这样多样性的风格存在,使得当代中国美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是我们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个理想。‘高原展’中已经出现了一批好的作品,希望它的面貌也越来越丰富。”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说。
“‘高原展’实际上是一个以‘高原’为主题的全国性展览,并不是地域性的,因为它不仅展示了西部地区美术人才的主题创作,而且全国美术家均可参与,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美术创作的展览品牌。未来,‘高原展’可从人文角度、历史角度、文化角度对中国西部美术进行深度发掘和纵向连接,通过展览和论坛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发掘西部历史文化。”《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说,本届展览作品无论在表现西部题材或对中国画的探索上,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对西部美术题材的创作和展示也上升到了国家层面,“高原展”可以做更好的尝试。
谈及“高原展”的未来,罗宁表示:“我馆计划未来几年内在北京或其他地方举办‘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藏品及文献展’,全面展示5届展览所收藏的作品和记录展览历程的文献资料。作为美术馆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我们将展示一个国家重点美术馆策划、实施和培育一项品牌展览所走过的道路,为美展文化特别是美术馆文化提供一个地域美术馆的文本和研究资料。”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书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