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设计上海第三年:探讨中国传统工艺和美学

2016-03-11 15:54

  当西装革履的孙信喜出现在媒体面前,为大家讲解“东方 Oriental Aesthetic”互动展时,他试图打开一个相当宏伟的命题:中国美学的根本。

  这个试图探讨东方美学的互动展作为《ELLE DECORATION 家居廊》的策划之一,在上海展览中心的东二馆展出。孙信喜作为《 ELLE 家居廊》的现任主编,策划了这场展览。他们邀请到国内做新媒体实验的 What‘s Media Lab 团队负责技术问题。

  参观者最先进入的是一个封闭的屋子,浓厚的茶叶香在走进房间的一瞬间就铺面而来。大量的茶叶梗在创造嗅觉体验之外,也顺便塑造了留白作为走道,策展方认为,这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味。

  对着白色墙面挥一挥手,就会有文字和水墨画渐渐浮现。你能看到十个关键词:舍形取神、天人合一、小中见大、空灵、含蓄、隽雅、雄浑、静中寓动、大巧若拙、逸格。

  乍听之下或许空洞的十个设计关键词,孙信喜带领他的编辑团队花了一年时间总结出来。据说在这一年里头,他们用半年的时间“来打破自己惯有的西式思维”,又花了半年时间“来整理点状式的东方基因”。

  “我们希望通过哲学思维来打开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从形、颜色、材质这些表面的东西,我们应该从土壤里生长想法。”

  孙信喜选取的部分展品,都是他认为体现了“东方基因”的作品。

  孙信喜也承认可能不会有很多人能理解这些这些概念和展示,但这也是一个探讨的开始。

  在两周前新天地的预展上,展会的中国区总监谭卓曾预告称今年会有更多的中国本土设计品牌。他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让中国设计师更多地接触到西方的设计机构和收藏者,也希望提供一个原本就非常国际化的舞台供中国设计师发声。

  设计师杨明洁的羊舍造物计划融入了中国人文思考和传统手工艺,屏风将中国画三维解构,落地灯则结合了造纸和纸伞工艺。

  展场整体呈现一个纯粹、具有生长感的细胞状空间

  设计师张民以“山水”为名,通过烧制不同形状和层次的陶瓷,拼成一副温润的山水画,在公共空间展出。

  很多人选择用更为现代化的设计语言去诠释产品的概念,比如这样一套茶壶。

  这些本土作品的出现让人觉得颇为振奋,不过要论耳目一新的作品可能还为时过早。很多作品还停留在概念探讨或者工艺探索的阶段,你能看到那种“我想和别人不一样”的意图,但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相当的距离。

  我们会持续关注‘设计上海’的中国原创设计和所谓的东方元素。也非常想知道你的看法。

来源:新浪收藏-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