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3-24 00:00
2013年5月,本报陆续刊发《六旬老人耗时3年雕出“太和殿”藏在厢房内20余年,因房屋面临拆迁盼知音收藏》以及《包头古稀老人5万元贱卖“太和殿” 》,报道了住在北梁的郭椿老人因房屋面临拆迁无处放置自己视若珍宝的“太和殿”盼找知音,随后一位喜爱木雕的知音出现,将“太和殿”以5万元的价格买走一事。3月17日,这位“太和殿”的新主人向媒体求助,原来,因为患病,他原来租用的店铺面临退租,木雕无处放置,只能求助媒体,希望再遇知音,为“太和殿”找到新家。
2013年5月,在东河区做生意的巴世军先生在媒体上看到郭椿老人要找知音收藏他亲手雕刻制作的“太和殿”,当时就对这个稀罕的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即找到了郭椿老人。“第一次见‘太和殿’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件珍贵的作品,工艺制作和老人的用心都让我非常喜欢。”巴世军说,当时经济比较宽裕,他就把“太和殿”买了回来。
记者了解到,巴世军和爱人刘女士在东河区做生意20多年,平时他就喜欢做工精致的小物件,他们租的底店面积较大,“太和殿”当时就搬到了店内。“自从把它(太和殿)搬到店里,我几乎天天都仔细看,郭椿老人说这件作品他用了3年多的时间,用榫卯技术制作而成,高1.73米、宽2米、长2.3米,由4万多件大大小小的部件组成。”巴世军说,“现在我身体不好,店面不能再放了,家里也放不下,只能再为‘太和殿’找一个新家,希望有人能好好保护它”。
原来,巴世军2015年2月被查出肾衰竭,心脏也出问题做了手术,家中前后花费30多万元治病。巴世军的爱人刘女士说:“‘太和殿’体积大比较重,只有租的店面能放下,但现在我们要退租了,没地方放了,希望找到一个能安放的地方,将这个具有传承意义的木雕保护起来。”
记者采访时,巴世军抚摸着“太和殿”,眼中满是不舍,他希望能有一些官方组织比如博物馆等地方能够收藏它,让更多的人看到真正的榫卯技术。
来源:中国艺术品网-工艺百科-工艺资讯 作者:记者宋美慧/摄影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