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4-11 10:54
导读:“我们的未来”展览将于2016年4月10日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开幕,至6月10日。展览由王智远担任学术主持,吴小军和夏彦国联合策展。
展览汇集了十三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和未完成的“一起飞—石节子村艺术实践计划”项目。所有参展艺术家都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界,并积极探索如何用当代艺术的语言来思考和介入复杂的现实。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语言上带有独特的个人思考,而且植根于中国当下的现实,具有在地性。
(图文均由红砖当代美术馆提供)
展览海报
“我们的未来”重点不在未来,而是现在,即如何以立足于未来的历史观去思考当下的现实。在这里,“我们”也不基于一个既有的身份概念,而是一种更为包容的看待世界的态度。尽管所有参展艺术家全部来自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所探讨的问题只关系到中国范围内特定的地域和人群。 这些艺术家个人的思考和面对现实的角度为观众认识、接近并介入当代现实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展览由澳大利亚“白兔基金会”的朱迪斯女士(Judith Neilson)提供赞助。
“我们的未来”于2016年4月10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
以下为发布会的内容:
晋华:大家下午好!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天来观展的特邀嘉宾大家好!接下来在这里举行一个小型的新闻发布会,在开幕之前再次感谢今天各位,今天是一个周末,星期天大家休息时间,能请到大家是我们红砖美术馆的荣幸,谢谢大家的光临。
首先介绍一下台上就坐的嘉宾:
今天的主人是红砖美术馆的闫馆长;
Judith女士是这次展览“我们的未来”的独家赞助人;
红砖美术馆特邀的展览学术主持王智远先生;
接下来是这次展览的两位操盘手:一位是吴小军先生;另外一位策展人联系策展人夏彦国先生。夏彦国先生的身份是扮演了一个双重身份,他既是此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又是红砖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所以他扮演了双重身份。
我自己被红砖美术馆邀请来做这个展览的总监,所以很荣幸我和整个的团队一起操作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把这个展览马上呈现给大家,让大家来批判、来品尝。
还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在这里,她来自悉尼白兔美术馆,她在这里担任Judith翻译的工作。谢谢!
首先进入正题,计划是30分钟结束,刚才耽误了大家一点时间,首先请闫馆长介绍一下红砖美术馆主办的这次展览。
闫士杰:红砖美术馆从15年开馆以来,开馆到现在做了像黄永砯、颜磊、艾利松的一些展览,在我们整个发展规划中,我们把85一些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呈现给大家。在8号又刚刚开展了“设计展”,也是我们的首次设计展,是中国家具与丹麦家具的一次对话。我们这一次的展览是白兔美术馆Judith女士为我们这次展览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所以我在此非常感谢她。
Judith:我插一句话:大家好!能听到吗?首先非常感谢闫馆长提供了这次机会,都来了中国这么多年,这次是我第一次由一个收藏家和美术馆的馆长提供了这个机会,不光是提供了空间还主办了这次展览,因为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但是有很多人他们的作品没有机会得到展出,我希望今天的活动希望每年搞一次,把它持续下去。
我希望今天只是我们的一个起点,它也成为了一个起点,也成为了一个历史,我们从这里启航,接下来将有一系列的合作。谢谢!
闫士杰:白兔美术馆在澳大利亚对中国当代艺术、对中国的当代艺术家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同时她也把中国整个艺术家的作品收进他们的美术馆,实际上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贡献,是一个保存、封存的一个记忆。这次的展览Judith非常慷慨地支持了此次展览,也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支持和推动。
Judith:可以当澳大利亚的艺术之母,你可以当中国当代艺术之父。
闫士杰:我不敢,我是小baby。
Judith:虽然我们不是在一片天之下。
闫士杰:刚才跟Judith她浏览了我们中国、大麦家具展,非常有缘的是Judith家里的设计就是一个特别的中国家具和丹麦家具的设计师做的设计,我真的希望飞到澳大利亚去一睹她的尊容。
Judith:欢迎你来。
闫士杰:我们这次的青年展是中青年的展览,实际上有很多成功的艺术家,是支撑一个美术馆的栋梁,可是我们的青年艺术家是没有的内容。这一次我们对青年艺术家的选择是站在整个国际视野上,更加关注中青年艺术家对中国在地性的实践、艺术实践。只有融入这块土地,对话这块土地,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动、有所表达。
这次艺术家不仅有一些当地的艺术家,还有“时间的村”正在演绎着一场当代艺术家,持续的长剧,这种独有的中国农民与艺术家的对话,实际上是真正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
王智远:非常荣幸今天坐在这里看到这个事情发生,我认识Judith Neilson女士应该是我在白兔十年最后的几年当中认识的,都已经十六七年了。总而言之我看红砖美术馆在北京、在中国真是算是特别高档、做的非常专业的一个美术馆,这次把他们两位聚集在一起做一次艺术展览,我非常荣幸。非常感谢这次邀请的两位特别棒的策展人。吴小军既是一个特别优秀的艺术家,同时也是特别棒的想很深、很多的一位策展人;夏彦国是我见到年轻一辈最优秀的一个策展人之一,所以我把他们这次攒在一起尝试一次新的尝试,希望大家一会儿看了能够喜欢,我就非常高兴,谢谢大家!
最后一句话是非常感谢晋华在这次展览当中做出的巨大的贡献,还有在座的张烁和张丹这次付出巨大的努力,再次表示感谢。
吴小军:说了这么多感谢的话现在轮到我说展览,我们这个展览很快幸运大家在一起,工作了将近两个月,日日夜夜挺难忘的,今天很多时候是之间的一种关系可能比做事还重要,包括红砖等等,包括Judith女士,一起合作做了这个展览,现在还没有说过分的话,好不好一会儿大家去看一下,体会一下。
我主要说一下这个展览,这个展览分三部分:
第一通常的视觉呈现,但不是主要以视觉呈现为主的,我们对视觉各方面只是表象,我们更在意我们后面的对话、参与性,包括未来的出版,这是我们分的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支撑这个展览一个总体的活动。
艺术家也分两类:一类是关于通常的,个人向个体经验转换的集体经验初步尝试当中颜磊所说的在地性、继续的实验和梦想也好,第二是一群艺术家已经在行动像“石节子”这样的项目已经不只是一个在工作室里制作作品,一开始就有社会性。
夏彦国:谢谢大家今天参加“我们的未来”展览的发布会和开幕式。先说一下展览的题目,很多人看到这个展览会觉得很意外,为什么提“我们的未来”?其实“我们的未来”我们讨论并不是未来的问题,而是讨论现在的问题,我们在选择艺术家上,所有的中国艺术家在语言上有在地性或者是针对性,以及他们在主题上有在地性和针对性,最近三四年中国的艺术家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他们创作语言、方法、关注的内容和主题已经不像以前说是模仿西方的艺术家,现在这些艺术家已经开始渐渐有自己的面貌,而且确实有自己比较独到之处,所以在这次艺术家选择上更多选择这些艺术家无论是语言还是主题上如何自己所在的主题时空里有特点的艺术家,也涉及到大家看到的作品,对于我们这个展览来说,像吴老师提到我们这个展览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会举办多场研讨会,包括学术出版,会把讨论作为展览的一部分,也像我们最近三年大家对艺术关注的变化,以前看作品往往是注重视觉呈现,现在会看到很多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作品,可能是非视觉的作品,更多的是作品如何和观众互动,不再是一个平面或者是Video的东西,也不再是简单的装置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跟观众的互动,跟观众情绪上、思考上的互动,这是我们的一个思考,所以接下来展览之后会把学术研讨和学术出版做得更详细一些。
不好意思我刚才说的有点儿复杂,可能跟我的思考有关系,不是那么短的时间可以讲清楚的,现在简单说一下“我们的未来”,为什么用“我们的”?因为我们这几年,比如中国当代艺术和西方当代艺术特别是和中国以外的当代艺术的思考往往进行两者的比较,中国和中国之外进行比较,现在我在选择艺术家更希望是从中国这个语境里面找到一些由中国语境生发的作品,而不是跟西方比较。也许跟西方比较有好有坏,但是我们不管西方,我们只管在中国的语境里边这些作品是不是有意义,我不比较别人,我们仅仅看中国发生的一切,中国最近三十年挺快速的发展,某些地方比国外发展还要快,所以我们看中国所有的发展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所以中国艺术家,很多美术馆的建设,策展人制度、艺术家的发展,其实跟西方别的国家都不太一样,所以无法比较谁好谁坏,它的存在有它的必然性,这是我们这个展览的一个初衷。关于“我们的”这是第一个大的背景。
第二希望不谈中国或者是国外的概念,希望中国在全球化语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可能中国的问题在别的国家也可以遇到,所以我们设计这个词的时候不是很清晰,也不想讲的很清晰。
当然这次展览特别感谢Judith女士的赞助,还有王老师、吴老师在一起工作,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争执和不同的看法,当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方向都希望把属于中国的艺术家在中国的语境里成长的艺术家,所以在这个里面我跟他们也学了不少东西,每次吴老师的理论思考非常清晰、非常清楚,理论基础比较鲜活;王老师从他以外国外的经验看到中国的问题,提出非常尖锐的看法,所以我们过程中讨论很多,总之是跟老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晋华:对不起,双语耽误大家时间,如果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奉献一点,提一提。
郭晓力:我问一下王智远老师,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王老师之前跟Judith有过合作,这次回来帮她做这个展览这其中的缘由可以介绍一下吗?之后会不会跟Judith女士有一个深入的合作,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问题这个展览里面您谈谈您具体的工作。
王智远:第一个问题请Judith女士回答比我更好。
Judith:首先白兔收藏如果没有王智远也就没有这个收藏,所以王智远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实践者、艺术家,他对绘画、素描、构成一直到装置,他都有非常好的眼力和思想,所以这么多年来没有王智远就没有这个收藏。
白兔收藏现在已经有600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这个收藏作为当代艺术是没有历史的,所以如果从历史角度看将来的收藏是会怎么样,当然收藏的已经是非常有名的艺术家的作品了,还有一些是根本没有名的,或者有一些正在崛起。我已经有一种规定了,这个收藏在未来的50年里面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人没有权力分割这个收藏,我也不知道历史会怎么来判断这个收藏。这个是让历史做的判断。
关于这个展览,王智远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做了什么,这个展览我完全是作为一个赞助人,完全由闫馆长、王智远他们来独立策划,所以我相信我需要继续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做好他们认为在这片土地上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我起的作用。
王智远:我补充一点点,刚才问的第二问题:我参与白兔收藏几年以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能不能在中国这儿回到中国来探讨中国人的当代艺术,其实中国人的几次大的收藏,从尤伦斯到希克,现在是白兔美术馆,中国人的收藏重要的影响力都是西洋人资助,拿到国外去,在国外社会。我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们为什么不在这儿发声?为什么不坐下来谈谈我们自己的艺术?有了这个想法,幸运的是我和Judith是特别好的朋友,我有这样的愿望跟她谈,几年前就开始谈,她非常愿意做这个事,我就在中国寻找,终于碰到了闫馆长,闫馆长这个美术馆的想法和愿望吻合,就这么发生了。这次非常不一样的是因为Judith资助这次的经费或者是赞助,她没有任何的前提,就是你们干什么都行,我们作为一个本土的参与者来讲完全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远望取做的,没有任何外边的影响,闫馆也是给我们极大的自由,这样我们特别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白兔再拿出东西在这儿发生,我们在这儿有一个活动,有一个对话,这样就是特别完整的一个收藏或者是中国艺术的梳理。
Judith:我想别在这儿谈了,咱们还是去看展览吧。
晋华: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来源:墙报热点 作者:墙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