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姓名:杨卓
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专业:雕塑系
作品名称:《石与树与水》
雕塑 400x350x35cm 不锈钢、水泥、木、树脂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作品阐述:这几件作品的出发点是相同的,我思考的是我们所创造出来的东西相对于这个原本就存在着的世界来说是否有意义,我们所制造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对待物品的方式,可能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利用,我们应该尊重物品本身的属性,通过选择、呈现这种属性来体现我们对这些物品的尊重。作品当中的主要元素是我参照一些自然物制作出来的,比如石头、朽木、积雪。我把这些元素从自然当中提取出来,经过加工改造之后,我并不想通过它们来表现别的什么东西,它们依然是它们自己,它们依然保留着原本在自然当中的一些属性,特别是单纯、安静的属性,我将它们安排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把这份单纯、安静突出出来。 安装说明:如图堆放在地上即可,不锈钢板底部配有相应高度的木柱。
作品名称:《无题》
雕塑 94x68cm;93x68cm 树脂、金属、石膏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作品阐述:这几件作品的出发点是相同的,我思考的是我们所创造出来的东西相对于这个原本就存在着的世界来说是否有意义,我们所制造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对待物品的方式,可能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利用,我们应该尊重物品本身的属性,通过选择、呈现这种属性来体现我们对这些物品的尊重。作品当中的主要元素是我参照一些自然物制作出来的,比如石头、朽木、积雪。我把这些元素从自然当中提取出来,经过加工改造之后,我并不想通过它们来表现别的什么东西,它们依然是它们自己,它们依然保留着原本在自然当中的一些属性,特别是单纯、安静的属性,我将它们安排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把这份单纯、安静突出出来。 安装说明:用直径为8mm的膨胀螺丝固定在墙上。
作品名称:《正负率》
雕塑 93x68cm 水泥、金属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作品阐述:这几件作品的出发点是相同的,我思考的是我们所创造出来的东西相对于这个原本就存在着的世界来说是否有意义,我们所制造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对待物品的方式,可能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利用,我们应该尊重物品本身的属性,通过选择、呈现这种属性来体现我们对这些物品的尊重。作品当中的主要元素是我参照一些自然物制作出来的,比如石头、朽木、积雪。我把这些元素从自然当中提取出来,经过加工改造之后,我并不想通过它们来表现别的什么东西,它们依然是它们自己,它们依然保留着原本在自然当中的一些属性,特别是单纯、安静的属性,我将它们安排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把这份单纯、安静突出出来。 安装说明:用直径为8mm的膨胀螺丝固定在墙上。
艺术家简介:指导教师:王强、班陵生、余晨星 申请人姓名 杨卓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90、4 籍贯 辽宁大连 院校、系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年级 研三 •主要参展 2012年,作品《余音》参加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作品展 2013年,作品《升》参加“品物”雕塑作品展 2013年,参加太原“钢铁之夏”金属雕塑创作营 2014年,作品《浮生》入选武汉东湖“透视之眼”青年雕塑展 2015年,作品《融蚀》、《流》参加“加减之间”雕塑作品展 2015年,作品《地枝》参加“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国际艺术节” 2015年,作品《流》参加2015首届“浙江风采”雕塑大展 2015年,与导师共同创作作品《江南风物系列》参加“最设计”杭州西湖礼品项目 •在校期间获奖 2011年,考察报告《寻找家乡雕塑》获中国美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11年,获中国美术学院自强奖学金 2012年,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2012年,获“E•LAND奖学金”优秀创作奖 2013年,获单项奖学金 2013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清风皓品”廉政文化作品展二等奖 2014年、2015年、2016年,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