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人类豢养猫的历史大约有一万年左右,猫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宠物。埃及有关猫的文物及记载留下很多,古埃及的守护女神巴斯彻特,最初她的形象就是猫首女身,修长神秘,代表丰收与康复。因此埃及人渐渐将猫驯化成宠物。
中国人养猫的历史偏短,文物支持中国人养猫大约出现在公元四世纪。从这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尤其入宋以后,猫在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宋秦观写过“雪猫戏扑风花影”之句,动感十足;元张国宾的“莫道出家便受戒,哪个猫儿不吃腥”流传甚广;明清到民国更不必多说,尤其离我们较近的老舍、梁实秋、冰心、丰子恺等都将自己养猫的故事跃然纸上,读来生动感人。
猫形压石 清代 约乾隆
图中便是一件清代的猫形压石,压石上猫咪身材肥硕,各处细节表现都较为准确。猫咪双耳立起专注倾听,眼睛瞪得滴流圆,目视前方,脖子后缩,四腿弯曲,尾巴向后盘起,神态安详,造型生动形象。旧时妇女需缝制衣物、鞋帽等,压石多置于炕头用以将鞋底子、针线活等压平整,也有压炕席之用,北方河北、山东等地区,尤其山西较为流行。更为有趣的是,北方还有用压石做为桩子拴小孩的。孩子刚会爬不会走的时候,用一根绳子一头拴在孩子身上,一头拴在压石身上,让孩子在火炕上爬,压石沉,孩子拖不动,能防止孩子掉在地上。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