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曾三凯书法作品集 前 言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个说不完的题目,曾三凯作为一位青年画家,他的书法作品自然落在这个话题中。

曾三凯与其他画家不同的是,早年他曾立志做一位书法家,只是由于机缘错失,学了绘画,书法不得不退居“二线”,但兴趣与雄心仍在。——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正好与一些学书法的学生成为对比。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今天选定的,无疑首先是做一位画家。

这里要说到书家和画家道路的区别。

书法与绘画关系密切,但是又有许多不同,观察和关注的对象、所接受的训练、感觉发展的方向,都颇有差异,一个人一旦选定了自己的目标,他便走上了一条特定的道路。一般来说,两条道路不相融混。虽然书家也可以画画,画家也可以写字,看来做的是一码事儿,指向、结果大不相同。

书法家创作,总是与传统关系更为密切,而画家写字,总是不肯太贴近传统——画家不是不能,而是不肯贴近。从对形体的观察和模拟来说,画家其实有更好的把握。不肯逼肖范本的原因,就在于绘画所依凭的形体是宇宙万象,它们随机变化、形态无穷,所以作者心中对图形的变化有一个宽大的尺度,面对汉字,自然不肯对范本亦步亦趋;而书家训练、创作、观赏的依凭只是过去的杰作,如果观赏者从你的作品中感觉不到丰厚的对传统的积存,作品是得不到认可的。这对作者是一巨大的制约。一位书家如果不是长久、虔诚地深入传统中的一切,不可能成为书法领域的重要人物,画家写字却没有这一潜在的规约,他们更愿意自由挥洒。

在哪一种基础上进行创造,这个基础与传统的关系如何,是一位画家在书法中取得成就的关键。

画家要进入书法史,必须抑制自己挥洒的欲望,从传统中吸取尽可能多的东西,然后再去说到他们自身具有的一切,如吴镇、文征明、陈淳、徐渭,无不如此。

曾三凯引起我注意的是几张小字行书和魏碑风格的创作。

他的小字行书,一刷一飘,弧形取代弯折,字形随机处置,任情恣性,自然而可爱。这里反映出三凯最重要的特点:松动、灵巧,以及对某种趣味的把握。这不管对画画的人还是写字的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禀赋。不过,他的这些个人特征也多少遮蔽了传统的印记,使后者只露出一个淡淡的影子。

曾三凯的另一面反映在他对魏碑的把握。这一类作品更贴近传统,其中最可贵的是他透过碑拓笔画对运动的理解,生动、灵活,超出我们所能见到的许多同类作品。

曾三凯如果把两类作品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将带来重要的收获。

这里说的是我们见过的画家进入书法史的道路。今天在我们面前还展现出另一条道路:把书法和中国画同时转换到另一个平台上——线和空间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线和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细致的审视。正如人们谈到一位当代作曲家时所说,他像一位富于钻研精神的研究者,极力渗透到每一个最小的声音的细节中去,感受、思考,提取它们“远没有被利用的能量”。在这样的基础上,书法与绘画将从深处改变自己的构成机制,它们的构成基础亦于此获得空前的统一,由此所出发的作品,既牵动人们一切回忆,又打开从未窥测过的世界。一位艺术家的想象和个性便渗透于其中。

对曾三凯,对所有有志于书法的画家、书家,这都是个值得努力的目标。

 

                                                                                              邱振中    2012年6月24日

 

作者:邱振中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