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高原情怀 ——褚晓莉的工笔人物画

新时期以来,美术成为新疆最活跃最有成果的艺术形态。区外画家来疆采风如过江之鲫,蜂拥而至;区内交流展览似繁星闪耀,目不暇接。这一时期,新疆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美术界崭露头角的业内新人。凭着自身良好的艺术素养与精到的绘画技巧,褚晓莉以其骄人的业绩,成为新疆中国人物画坛上的一颗闪亮的新星。

 

褚晓莉是那种禀赋极高善于思考又特别勤奋的人。她在大学读书期间,就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绘画线描艺术的精髓,又梳理归纳了当代人物画中肌理效果的要素,对于宋之画理、元之意境、明之情趣,刨根问底,追流溯源,有着自己的审美取向与艺术标准。1991年,尚未毕业的褚晓莉以工笔画作品《候鸟》入选了当时评选极其严格的新疆第二届工笔画展,随后便一发不可收。1994年,她的作品《扎丽夫玛》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7年,她的作品《沙棘》入选全国人物画展并获优秀奖。同年,该作又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她的2002年作品《白雾》入选了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2004年作品《古道霓裳》入选了第十届全国美展;2009年作品《云过高原》入选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还有许许多多展览及交流活动,褚晓莉的作品常常高悬于美术馆大堂之中。她的艺术之旅刚刚起步,就已经可以开出一份长长的创作成果清单,这其中既有绝大多数青年美术家为之羡慕的国家级展览及刊登其作的大型画册,亦有诸多同行倾力奋斗而难以企及的获奖证书。

褚晓莉无疑是幸运的,她遇到了艺术创作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聪慧和才华。褚晓莉更是努力的,她知道仅凭天赋只会落得两手空空。于是她把自己当做艺坛上的耕耘者,日出而作,日落未息,自从艺之始,她就在传统意象与写生实践中不懈努力。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传统绘画受到严重挑战,工笔画似乎更令国人忧虑。曾有众多老艺术家振臂高呼:重塑和振兴工笔画之辉煌。如今回过头来还真不是那么回事,一批又一批年轻有为的画家们,在工笔画(尤其人物画)方面,传承着经典,续写者辉煌,创造着未来。从某种角度讲,褚晓莉已经站在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前列,她以塔吉克人为题材的许多作品,已经呈现出西部所特有的品格。

 

褚晓莉是那种情感极细腻的画家,她既能把握大的画面要求,又格外注意人物服饰与周围环境各个细节的描绘,如塔吉克妇女头巾上花纹的式样,衣裙上镶嵌的饰品,甚至路边冰雪下干枯的小草,都会恰到好处地置放于画面之中。这些细节的衬托与流畅的线条以及人物面部神情的刻画,都十分贴切。在入围新疆人民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天山文艺奖评选时,她的《古道霓裳》作品中画面率性与浪漫的情调已游离于真实的高原生活而变得富有诗意,那浸入心脾的美感动人魂魄,令评委们过目难忘,大家给予高度评价。这幅作品几乎以全票通过,获得了该奖项。

 

综观褚晓莉这一时期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有着探索精神的青年艺术家奋斗的心路历程。作为业内同行,更能体味她每取得一点成绩的心灵慰藉。艺术的可贵在于坚守自己的信念,创造自己的图像形式,或许不久的未来,已经大有收获的褚晓莉,用自己的笔羽化出美丽的翅膀,在心灵的高原上自由自在地飞翔。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充满期待。

作者:邓维东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