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节选)
“有丹青智慧”的庄雪阳
受父亲的影响,庄征的女儿庄雪阳从小就开始动笔用墨,最初乱无目的的涂鸦,并没有引起父亲的更多关注和认真辅导,直到她考进了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她和父亲才同时意识到父女俩今后是要在艺术的道路上共同前进了。从那时起,庄征开始不断引领女儿走向一个又一个艺术的圣境,父亲是庄雪阳艺术道路上第一位导师。
由于继承家学,她似乎有着天生的“岭南情结”。那种“以西运中” 的岭南精神在她的画作中时有闪现。例如她对画面取景的限定,对线型结构的含蓄化追求,水墨与色彩的冲撞交融,对全幅统调的把握及空间的处理等,皆予人以奇妙莫测的心灵感受。她也十分注重背景的烘染,根据不同的画面需要变换冷暖的基调,由外向内晕化开来,笔下的自然物象在光雾的沐浴下默默地浮动,从而使其作品的微茫浑然意象愈加鲜明突出。
和父亲一样,庄雪阳也是一个安静的人,她笔下的花朵与鸟儿永远不张扬,静谧悠然,不会醉人却又微酣至妙处。从庄雪阳整个绘画的脉络来看,她是沿着工笔重彩的学术取向来延伸的,但是她妙就妙在“重彩”而不重,“工笔”而不工。 庄征和庄雪阳父女在各自的创作领域有许多不同。如果说父亲的画和雕塑,更多强调的是“张力”,那女儿雪阳的画则似诗,是向观者的娓娓述说。在刚刚举办的天津市美术展览上,她的一幅描绘黑天鹅与白玉兰的工笔表现不俗。工笔画最怕的就是一个拘谨,女性画家最忌讳的就是情致上的不放松,于这两点,庄雪阳都巧妙地回避掉,被专家赞道“有丹青智慧”。
“慈父”与“严师”
雪阳形容父亲:“既是慈父,更是严师。”她说,父亲非常重视学习传统,他时常教导我要多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远古的岩画到汉代画像砖,大唐气象,宋元画风等,都是研究和学习的对象。要善于学习,为我所用。这不仅仅是指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也包括唐诗宋词元曲,这些文学经典也是需要精心研读的。父亲常常说,一个人绘画的境界高低,除了技法,还取决于他的个人修养和文化底蕴。要努力做一个学者型的画家,不要做画匠。
庄征常常督促女儿要走出画室,到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他自己就有好多的小本本,有创作草图,还有随手记下的创作感言和读书摘抄笔记等。他在早上去公园遛早的时候,也不忘去搜集创作素材,从生活中去发现美。他常告诉女儿,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一个画画的,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随时捕捉创作灵感。在雪阳眼中,父亲是个治学十分严谨的人。他平时在生活上对孩子们关爱有加,但是每当谈到专业问题时就会变得很严肃,甚至可以说是严厉。他会很尖锐地指出雪阳在绘画方面的问题,毫不留情。同时,他也会耐心地给女儿分析在绘画上的进步和不足,指导女儿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他常引用齐白石先生的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鼓励雪阳走出自己的风格和道路。
除了传授画艺,庄征还常常教给女儿艺术创作态度,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给庄雪阳留下难忘的印象,他说:一个学画画的人,首先要把画画好,用画去说话,而不是走捷径。
作者:今晚报 刘静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