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vivid Sydney开幕现场合影留念,艺术家杨璐(左)& 刘洋(右)
澳洲时间5月24日晚,被誉为世界三大灯光节之一的悉尼灯光节(Vivid Sydney)终于在万众瞩目下隆重揭幕。
作为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光可以说是人们在黑夜中的精神支柱,尤其是让人心情愉悦的光。
首次携作品泡泡与魔法师(Bubble Magician)登上悉尼灯光节(vivid Sydney)舞台的与光共舞艺术家刘洋 & 杨璐,这次也依旧没让大家失望!
▲泡泡与魔法师
01
艺术家的浪漫没有界限
大部分成年人无法打破定向思维习惯。比如粉色是女生的代言词,泡泡一定是易碎的,现实中不可能存在魔法......
艺术家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往往能恰到好处的打破这种思维局限。比如艺术家刘洋和杨璐,透过作品泡泡与魔法师(Bubble Magician)的诞生改变了人们对灯光、泡泡、魔法的固有看法。
©与光共舞 ▲泡泡与魔法师(白天)
泡泡与魔法师(Bubble Magician)由数百个被支撑在空中的充满少女情怀的淡粉色泡泡构成,一般人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两位钢铁直男艺术家之手。
从作品外表观众似乎也能窥探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浪漫情怀。
©与光共舞 ▲泡泡与魔法师(傍晚)
而到了夜晚,装置又切换为另一种浪漫模式,在其前方互动处轻吹一口气,泡泡由近及远逐一亮起,伴随阵阵泡泡鼓动的音效,每个人都能成为为作品注入灵魂的魔法师。
©与光共舞,泡泡与魔法师现场互动
重要的是,这些泡泡不再像我们儿时爱吹的泡泡那样短暂易碎!
在悉尼灯光节展览现场,泡泡与魔法师前方排起了长长的体验队伍,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群在这里绽放笑颜。
一件好的作品,总是会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无关地域,年龄,性别。而人们最直观表达喜爱的方式则是他们的肢体行动和放松的笑脸。
▲ 杨璐,分享入选作品的创新工艺技术及如何提升作品体验。
通过灯光和编程语言,作品从最初的创作灵感“凝固”,到定格吹泡泡的美好瞬间,让人们在现实中成为魔法师的梦想得以实现。
02
用作品打开人们审美认知维度
为了给人们在节日里带来特别体验,2018年圣诞节期间,这棵用声音互动的圣诞树,真正让观众和作品“玩”了起来。
▲「极光之树」上海金桥国际商业广场亮灯,周围设置喇叭集声装置供人互动,树的颜色随声音变化。
除了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其作品也往往与空间直接关联。
由艺术家刘洋和杨璐共同参与创作的户外永久交互灯光装置《花照》在造型上与首开·龙湖成都西宸天街购物中花元素呼应,同时加入互动体验,给予商场游客多重花样体验。
▲ 在互动处喊出“新年好、我爱你、圣诞快乐”,都幻化成灯光语言呈现在作品上。
另一件浪漫无比的作品「回音气球」,整体悬浮于空中,通过声音互动给商场空间增添活力。
▲「回音气球」,北京斯普瑞斯奥特莱斯
这些作品在丰富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大众对美的认知!
03
把更多好看的作品带给大家
短短三年未满,与光共舞团队从2016年成立,到登上悉尼灯光节这样大的全球创意平台,在国内灯光艺术仍处于探索阶段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迈出了跨越的一步,与光共舞优势也更加凸显。
就像与光共舞CEO梁贺说的:大多数灯光艺术作品是基于艺术性或者美学能力,很少有会基于一个工业制造业的一个基础。与光共舞是从云知光里面派生出来的一个体系,其最大优势就是立足于照明行业。
而在此基础上,又与世界上最前沿,最先进的一些新媒体艺术家,灯光艺术家有着深度的合作和共同的创作。
▼部分国外合作艺术家作品
关于艺术家
刘洋
知名灯光艺术家、灯光设计师
与光共舞合伙人、首席创意官
北京2008奥运会奖牌“金镶玉”主创设计师
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所设计总监
曾参与北京奥运、APEC等重要盛事灯光设计规划
2014年,执笔“武汉汉街万达广场夜景照明设计“
获得第31届IALD国际照明设计师学会奖卓越奖
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设计师
杨璐
新锐灯光艺术家
与光共舞北京创作中心 高级设计师
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 切尔西艺术学院
原新加坡度可惟文化机构 设计师
原北京院郑见伟照明设计师工作室 设计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