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作为当事人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其实一直跑在属于他自己的轨道上,有些杰出者跑得还很快,并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但旁观的大多数,包括不少混在专业里的所谓史论与评论家,以及从来不会看门道却喜欢瞎起哄的肤浅的媒体从业人员等等,因为观看、思考乃至研究都出了问题,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知晓当事人在干吗。他们看到的只是那位向前奔跑者的后影,又因为眼力不济,所以这些人往往还会充老几地说者艺术家没有变化——老看见背影,如果还缺乏以背影大小来判断距离远近和速度快慢的常识,那当然就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方力钧肯定也是一位一直在自己的轨道上往前奔跑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而其奔跑的速度肯定是在“金银铜”范围内的。
本刊近期又去方氏画室探班,再一次为其奔跑的速度所震撼。只可惜凭几张图片远不足以表达这种震撼。好在本刊的“追踪到底”,通过一期又一期的连续报道,或许还能让读者领略一、二。
方力钧明年将在全世界开8个个展,注意,这不是1个展览在8个地方的巡回,而是每个展览的内容基本不重复。
方氏的近作,除了内涵的丰富与变化,在语言上也大有建设——这肯定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贡献。也许因为是近几年画了不少宣纸、中国墨的作品,当然更因为是一个成熟艺术家的水到渠成,方氏的画越画越薄,这个薄字当然不是单薄之薄,而是质地厚薄之薄,实际的视觉终极感觉则是“薄而厚”。起先还用白色,到后来则一管黑色到底。幅面也是由小幅而到巨幅。特别是巨幅作品也画得如此之薄,如果缺乏艺术功力与火候的支持,则断难成立。油画,画得薄并不稀奇,但常见的那些大都一味流淌像水彩画,而极少有像方氏笔下的意蕴。这一话题本是研究者们该做的功课,并不是二言三语就克概全。
方氏的近年作品已不再局限于本土一隅,而是放眼世界指向全人类。因此而来的作品魅力也自然回事恢宏庞大。当然,方氏也并不是只会 庞大,这期最后的那张图片是呀工作室楼上南墙的景象,上面一幅是他画的一些小画,可谓意趣盎然。这些小作品将在以后被组合成大幅来展示,比如那张画他自己脚趾头的,就是其中的一张,那坨屎也应该是其中一张,他还将画其他的部位,比如鼻子、眼睛。只是这一组合作品它并不是在一个计划好的时间与范围内完成,而是任由作品自己的发展,所以方氏说真正完成很可能要几年,不急,慢慢来。还有那左上侧是他另一件组合作品十二生肖的手稿,已有了几张完成的作品,但现在他自己也不知道整件组合作品的最终规模该是个什么样子。
8月2日,佩斯北京开幕展上的方力钧作品,是他专门为这个展览创作的,堪称全场亮点之一。
出处:《艺术跟踪》,2008年8月号,总第22期,第148页。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