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风景写生教学中的色调,技巧和意境探微

风景写生教学中的色调,技巧和意境探微

 

 

摘 要: 风景色彩教学写生中色调和色彩氛围,写生技巧,意境,感受和情绪。

关键词色调,色彩氛围,绘画技巧,意境,感受

 

 

风景色彩写生作为大学基础课教学,对于学生把握整体色调的能力,画出风景的感觉,感受,被一些情不自禁的色彩氛围所记忆,所感受。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感觉,对于自然的认识,塑造,理解,观察,重组,意像都是至关重要。在系统的教学体系中,可以说是花样繁多,风格多元,观念也是个异,我要说的,其实是综合学习各大名家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自我的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感受。

风景色彩写生中的色调

色调其实是一种整体的色彩感觉,整体色调是画面向你传达的一个整体的感觉,也就是说,色彩中的每个物件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整体和谐的色彩关系。关于色调,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

(1)色调和色彩氛围

我们看莫奈的绘画作品。他很喜欢在每一个人时间段画一张画,画出当时的感受,色彩氛围。他画伦敦的雾,莱茵河上的日出,每个时间段的睡莲,光与色,他甚至痴迷的观察不同时间段,人脸色皮肤的变化。印象派是在早期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人认为马奈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古典主义者,但我更多的认为,马奈其实是古典绘画到印象派的一个过度性的人物。我们真要看印象派的一些原作,其实也不是我们所说的花花绿绿,它更多的好是在整体自然色调,灰色系色调的基础上作微妙的色彩变化,其实像毕沙罗,西斯莱等,色彩其实都画的很稳。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巡回画派,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苏派,其实就是油画里的直接画法,就我们中国来讲,从五六十年代的马克西莫夫开始,中国的高中,大学美术写实色彩领域基本上是延续这一套教学模式。这套体系可以说是中国色彩写生教学的主流,这套直接画法写生教学体系,更多的还是从早期的俄罗斯古典绘画写生体系演变过来的,就像我们知道列宾的老师是克拉姆斯可依,克拉姆斯可依的老师是那些古典油画大师一样,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其实具有同一性。苏派色彩的最大特点就是色彩的整体性,它更讲究画面某个时间段的整体感受。比如说下雨的,天晴的,阳光明媚的还是阴云密布的,它不完全关注景物本身的内容,更多的是景物和气候变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整体和谐的关系,色彩氛围和某个时间段的色彩记忆。很多老一辈的,年轻画家基本上还是延续这种方法,这让他们在整个绘画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快感,愉悦,快乐,记忆甚至还有伤感。

(2)色调与色彩感受。

色彩感受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这也许可能涉及到绘画语言,痕迹,但是,我认为更多的还是色调的整体色彩感受,在一种和谐色彩画面情况下形成的一种瞬间感受,瞬间的光与色的感受,这要求画家必须要有敏锐的感受力和全身心投入的忘我境界,还要有很强的对于景物色彩的记忆力。是阴雨天迎面而来的冷风,是阳光下的树影还有排列有序的窗花。是山色的苍莽,远逝,欲雨还是云霞密布。这一切一切的对自然界的整体瞬间感受,感觉,记忆无不融纳在这整体的色彩,色调里,让你为之陶醉,痴迷和迷恋,这揉合而成,形成的色彩记忆,让你回味,留恋。回顾过去的画,就像翻开一幕幕时光的记忆,重要的是,画面里留住了你当时的感受,兴奋,快乐还有忧伤。让人在那些感动的岁月里,回味无穷。

 

2色彩风景写生的技巧。

(1)用笔的方法,笔触的效果。

苏派色彩体系,在色彩绘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画面的笔触,笔触的表现手法多样,扫,揉,点,摆等等。比如说画一棵树,树叶,树干大都用色块概括,提炼,这种画法,其实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写生色彩的主流。很多学生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被这种教学体系洗了脑。在他们的头脑里,似乎都认为,西画就是这样的,这样画才叫西画,他们认为只有中国画才会那样从枝干画到树叶,然后树叶有各种画法,各种点法,这其实是中国写生色彩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片面的地方,造成这种教学思维偏差的最终后果其实是僵化学生的思想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不仅仅是画法上的差异,更多的的是思想上深度的差异。

我们来看西方美术史,我们看达芬奇的画,他的画法可能会颠覆我们对西画的理解,他的树叶是一片片画下来的,他画的树干,树枝是一根根勾出来的。这些画法和我们中国画画树的方法出奇的相似。这就是古典绘画里的间接画法,我们知道,从西方美术史来看,俄罗斯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有了巡回画派。巡回画派以前其实一直是俄罗斯古典主义绘画。我们知道油画起源发展的历史,从湿壁画到坦培拉绘画,再到油画,其间从技巧的粗拙到熟练,完美。其实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其中过程也不是说一两百年就能完全解决的了的。因此,在把握整体色彩和色调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塑造,观察方法,不仅仅是套路化的观察方法,让学生用心和个人感受去观察自然。我认为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用笔的技巧上会有很大的突破,中国画的点线勾勒和西方古典绘画的自然的局部描绘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中国画在很多造型上更强调一种意化的境界和西画中的光影造型上不太一样。当我们摆脱一种陈式化,模式化的观察方法的时候,你对自然的认识就会不一样。至少你会越来越尊重你的眼睛。

关于笔触的效果,最直接的效果是笔触在绘画的过程中产生的肌理效果,世界的本质是由结构和肌理构成的。所有的形体,体积,转折无不体现着结构的存在,肌理是可以用手去触摸的质感。比如说粗糙的泥土,树皮光滑的白墙和斑驳的墙面,无一不是肌理上触摸性的表现。只有对于肌理丰富性的理解,我们才能画出个人眼中客观存在认识的自然和具有个性特色的个人绘画语言。

(2)罩染法的运用。

西方美术史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早期的湿壁画,坦培拉到后来的油画,其实基本上是延续传统的罩染法这一技法。其法有点像工笔,一只着色,一只晕开,把色和形融到一起。色彩在色泽的调和上不会太干,也不会太低,颜色保持一定的粘稠度,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到后来的扬,凡艾克,荷尔巴音大都用这个方法。不仅仅是尼德兰一些画家精细入微的刻画,也不完全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拉菲尔前派米斯莱的细节丰富,包括荷兰的一些风俗画和静物画,这些作品的丝毫毕现让现在人惊叹。但其实这些色泽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在那个没有摄影的时代,其实都是写生的,中国由于长期受苏派绘画思想的统治和压抑,在很多学生的思想里,写生就是直接画法的几个颜色,几块笔触,这不能不说是禁锢的思想带来思维方式上的僵化。所以,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让学生摆脱模式化的套路色彩思想,根据自身的感受,尊重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让每个学生的色彩呈现不同的面貌,是我最想看到的。

3色彩风景写生中的意境,感受,情绪。

(1)意境美的阐述。

     意境其实更多的是缘自中国的玄学和道家思想。讲究人与自然的一种融合,融通的关系,讲究一种意化的自然,默化的自然,讲究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所谓天与地合,人与天合,人与地合的境界。这个在中国山水画里,我们能够找到类似的意境的表现和内心对于情感天地,山水的一种物化的状态和,和谐和融通。和谐和融通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中国文化的魂和境。西方油画更多的是人的艺术,大量的战争讨伐的画面更多的的是为了统治阶级的神性和地位。风俗画更多的是表现一些民间市井生活的面貌,状态。尽管意境美是一种东方人内化的思想,但在西方古典油画中也有所渗透,或者说是一种思想,意境,境界上的异曲同工,不谋而合。米勒笔下的农民其实远不如凡高笔下的农民那样的粗拙,生硬,相反,在那些懒洋洋的动态间,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身上顺其自然,天命的怡然自得的精神,那些迷离的光影,迟迟的暮日,无不体现着东方人的思想和意境美,当然,这一切,我们在弗里德里希和维米尔的作品中也能看到,那种淡淡的,幽幽的意境美。让学生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去体会画面思想性,意境美,懂得艺术最真实的意义其实不是迎合,而是在绘画的过程中,强调自身的内心体验,突出自身的嗜好,习惯,知识结构和阅读习惯,要多去尊重自我内心世界的需求,充分的去表达自我,这才是最重要的。

(2)感受与情绪的渲染

绘画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一种情感的渲泄,感觉上的随意,随心,当我们面对风景想快速去表达时,因为风景是在眼前固定的,然而风景在某个时间段所呈现出来的光与色,却是瞬息万变,扑朔迷离的,在绘画的过程中,有意的去加大绘画的速度。用笔的挥写性,能让那些瞬间的感觉永恒,而且生动。这和中国画的写意有着很相通的地方。强调笔触和形在接触过程中的状态,感觉,渲泄。意笔写来,随心所欲却又是这样的合情合理和浑然天成,但是画面生动的感觉,感受却又永远停留在你意像,印象的记忆里。古人在谈到书法的一种境界时,曾说,书者,抒也,其实就是抒发,抒怀的意思。抒胸中逸气,就是指在书写的过程中内心的体验和心胸的解脱,渲泄。绘画也是这样,在写生中,对自然的感受,瞬间的光影,快速的抒写,这些都是在写生过程中的情感渲泄和画面生动,激情的定格。艺术是多元化的百家争鸣,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时候,老师除了教学生技巧以外,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多尊重学生自我的感受和提示,挖掘学生多去尊重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和尊重内心的需求,我认为这才是艺术教育的关键。

结语

风景色彩写生是一门单独的课程,前人在教学上其实也是经验丰富,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对于东西方美术史的涉猎,研读总结出来的一套自我经验体系,其实,艺术教育是非常难的,很多时候,教师其实只不过是向学生展示几个不同的绘画世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这些不同的绘画世界里,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多去发现自我,尊重自我,理解自我和不断的学习提高,重塑自我。

 

 

参考文献: 

[1] 李春,外国美术简史[M]20072709),125-127.

[2] 周至禹,艺术的色彩[M]20136116—117

[3] 刘春民,风景写生[M]2001513-18

 

作者简介: 

欧勇,男,19767月出生,现为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造型理论基础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绘画基础,设计基础。

 

作者:降龙伏虎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