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策展人谈 “斜杠——合美术馆馆藏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2115d82751bc8f26f2b8afa499aa1965/2115d82751bc8f26f2b8afa499aa196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9/07bd0b141dc2628f9984291eba888dd6/07bd0b141dc2628f9984291eba888dd6.png

文/孙江舒

合美术馆自2014年成立以来,除了坚持举办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研究展之外,还持续推出了优秀青年艺术家的个展和群展,并收藏了一定数量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在2018年举办的第一届藏品展中,馆长黄立平先生就曾总结了我馆收藏的三个方向,其中之一便明确指出了要收藏“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中出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的创意成果”,而我馆的收藏体系就是要“见证当代艺术的发展成果,记录当代艺术的变革历史,推动当代艺术走向未来”。因为青年人的成长就预示着未来的方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4ed34307cf92c720ceffb21ed73a96b0/4ed34307cf92c720ceffb21ed73a96b0.jpg

▲陈波,镜花缘,布面油画,60×200cm,201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c06b21be004f661fec21d0272feca7d2/c06b21be004f661fec21d0272feca7d2.jpg

▲李继开,浮游,,布面丙烯,200×146cm,2013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0f870f8237d4850eea19199da7db7fcd/0f870f8237d4850eea19199da7db7fcd.jpg

▲王爽 ,猜想,布面油画,175×145cm,2014年

在我看来,当代艺术发展至今,在青年艺术家群体中呈现绝对统一风格或流派的现象一去不复返,而且他们似乎不愿意被人们轻易地下定义和贴标签,或者甚至是无法简单被定义。随着中国社会进程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科技的迅速普及、以及中西方文化的深度融合,自“卡通一代”之后,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作品以全新的面貌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中或阐述个人对身份问题的哲思、或体现主流文化之外的亚文化现象、或探讨消费主义的种种问题、或表达新媒体科学技术的冲击、或流露特定场域的情感变化、或抒发对大众社会的不同声音等等。也正是基于此现象,我在梳理合美术馆青年艺术家藏品的过程中意识到如果抛开按照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形式分类而言,很难将这些作品用某一主题或逻辑串联起来,因此,不妨就借用近来网络上大火的“斜杠”一词将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加以整合。巧合的是,“斜杠”不仅适用于描述这些艺术家,还能够恰好诠释他们的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5b4e41444eee8d57bc6dbbe8ab8cead6/5b4e41444eee8d57bc6dbbe8ab8cead6.jpg

▲詹蕤,工作室,布面丙烯,90×90cm×13,201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102304b709f5c7d0f5e0367b820415f1/102304b709f5c7d0f5e0367b820415f1.jpg

▲柯明,人民的币NO.20161212-1-6,综合材料,100x100x8cm,2016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a7bd7360ee93699547d25456b6d46b35/a7bd7360ee93699547d25456b6d46b35.jpg

▲路怡,一天 ,行为录像,3分54秒,2017年

“斜杠青年”一词最早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用于指代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和生活方式的年轻人,他们相较于上一辈人更热衷于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并在自我介绍中常常用“斜杠”来区分。我想“斜杠青年”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同时也是某种进步的体现。这种进步使人摆脱后工业革命带来的限制和束缚,而自主、多元、释放天性成了新一代年轻人的标签和追求的理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8dc0a5179953e3ffd76d9b850ce32869/8dc0a5179953e3ffd76d9b850ce32869.jpg

▲李蕾,野地里的蔷薇,布面油画,110x90cm,201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4e812f70a9ff636ece5f2003f36354bf/4e812f70a9ff636ece5f2003f36354bf.jpg

▲李冠廷,MFVA-精神托管所1 ,数码绘画,30x40cm,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6a025f9037acb42305523fcc48175a93/6a025f9037acb42305523fcc48175a93.jpg

▲郭子,unlimited 2 ,布面丙烯,60×100cm,2020年

本次展览的20位参展艺术家同样也是新时期“斜杠青年”的典型代表,这不仅体现在他们生活中的多重身份,例如青年艺术家、青年教师、知名艺术家助理、新媒体工作者、服装设计师、乐队成员、父亲、母亲等等,还体现在他们的艺术创作面貌中的多元融合。展览展出的作品共计二十三件,作品形式涵盖了架上绘画、影像媒体、雕塑装置等,基本能够从一个侧面呈现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风貌,并体现出他们不同于前一辈艺术家的多角度思考和多元化表达。而这种“斜杠”的特质不仅仅表现在这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之中,也同样体现在作品完成之后或者展览展陈之中还留给了观众加以欣赏和解读的空间。纵观社会大潮的发展,它更体现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上,那么也更加需要这一代“斜杠青年”为未来书写全新的注脚。


///

“斜杠——合美术馆馆藏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

于8月26日正式开展

展览持续至11月16日

20位“斜杠青年”齐聚合馆4号展厅

来感受这群无法被定义的新生代作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