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独能变化,草书、白文印
美学的混乱迷失从19世纪开始已经有两个多世纪了,这是对美认知深入必经的探索过程,当对美的认知隔膜与迷雾破除之时,这些混乱与迷失会自然消散。
在对与美相关的审美、艺术及其哲学思辨探索过程中,西方美学形成了许多认知与流派:象征主义,认为外在世界不真实,内在感受的心理世界才是更真实的世界,用象征、隐喻的手法来追求表现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表现主义,更进一步扭曲客观事物的形象,追求下意识、梦境、潜台词、人格等;形式主义,则认为由线条和色彩等形式要素组成“有意味的形式”才是艺术的本质;直觉主义,认为只有直觉才是更可靠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新托马斯主义,将灵感视作“上帝的启示”,用来领会上帝的存在;移情派,认为“移情”是产生心里美感的主要原因,通过感情“外射”产生审美共鸣和愉悦;自然主义,认为美是人类经验的对象,美学就是对审美经验的描述;符号论,整个世界的文化都是人类的符号活动,艺术是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
分析哲学美学,认为艺术完全是约定俗成而无确定含义,只是不可说的语义游戏;语义学美学,否定美是客观事物,注重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美学;社会学美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美与艺术的社会历史特性;实用主义美学,认为艺术是有条理的完整愉悦经验,是日常生活经验的一种;人类学美学,通过考察原始艺术,研究艺术的起源。
国内美学研究主要分为四种观点:主观论,以主观感觉来判断美的;客观论,用唯物主义反映论看待美;主客观统一派,认为美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实践派,以李泽厚为代表,认为人类的劳动实践是美的根源。在劳动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产生美。
这么多的美学流派的产生,就说明美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正是由于从不同的角度观照与思考都能看到美,才让大家产生了这么多金盾牌与银盾牌的纠结。或者说美就存在于人的头脑与思维之中,但凡用头脑与思维去感知、思索,就会发现美的伴随而生。就如同透过有色的眼镜观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染上了镜片的颜色。
对美的认知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更深层原因,还在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在思维感知问题上的纠葛,仍然没有一个东风压倒西风的明确结果。对思维与精神世界的本质研究,还没有明晰的科学与哲学成果前,所有关于精神世界的学术研究,都难免处于莫衷一是的争论之中。
《湖上》
唐·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