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梦之旅》油画/加州美院/李薇垚/2021年
艺术,是爱的奉献
文/王亚中
以前我在《写给青年艺术家的二百封信》中,说过做艺术分三个阶段,一,学习介入期“积累”,二,自我思考期“积累搅拌发酵”,三,探索“态度宣言”。
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艺者的“宣言呈现”。
艺术追求,是艺者一生的事,且永远在过程中实验行进。东方意识可能更注重“集合呈现”,西方意识可能注重“个性认知述说”,但对于艺术的探索,并不矛盾,都可以。东西方思维,对于艺术态度的宣言与呈现,就大概能清楚了许多品赏范畴。
大爱与自我关注,同样都在呈现爱,只是关照点不同。
神韵与气象,个体认知与记录,都在互融中寻找着灵魂点,即“爱”。
另外,我们对艺品的要求,即,呈现,生存,永恒,这三点不可混在原动力处纠结。呈现则是用心作品,生存是生态价值,永恒则是大爱的延续。
如将思维态度与关照宣言做为圆心点发散,艺术就干净了。
艺术追求,不是形的呈现,应是“光”的点燃,就是我们所说的,作品有了呼吸感,通透量,这就是生命之作,灵魂之作。至于作品的涵量层次深浅,均在艺者的修为中助推爆发。艺品是艺者的话语和文字,说清楚了,作品就鲜活能动了,否则人物,写生,风景均为搁置的“皮影”,而无精神可言。《荷语》油画/加州美院/高凡/2021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