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手机杂谈》:了解摄影的基本元素——光

2015-02-10 00:00

 

  光就是摄影的生命,它赋予了万物可以被感知的形态和颜色。对于摄影人来说,在拍摄前一定要有光的概念,注意拍摄主体、拍摄位置和角度这三者与光构成的关系。如果要拍出画面最佳的图像,是用顺光、侧光,还是顶光、逆光?怎样用好光,创造性地用光呢?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做到心中有光,慢慢找到对光的感觉。

  顺光

  顺光指从被摄者的正面照射而来的光线。在顺光条件下,景物光照强,色调明快、图像清晰,且前景与背景照度一致,只要正确曝光,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顺光摄影,画面以物体亮部为主,阴影面积很少,明暗反差比较小,因此顺光照片的色调朴实,色彩鲜艳,透明度好。

  摄影技巧

  1.顺光情况下拍摄会使画面比较平淡,所有物体都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层次感较差,缺乏空间深度,艺术气氛不强。应尽量选择有丰富色彩效果的场景,选择色彩饱和度高的景物,并拉开色彩反差,造成对比效应。

  2.色彩的冷暖变化给人以远近感,例如在同一距离观察,红、橙、黄等暖色调物体感觉靠近些,而蓝、青色等冷色调给人感觉远些,这是因为色彩冷暖而造成的透视现象。在拍彩色照片时,可以利用这种色彩透视规律来增强画面的深远感。一般来说,我们利用淡蓝色的天空或者远处深蓝色的湖泊作为背景,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3.形状和线条既能突出透视感又能产生对比,使画面层次丰富,主体突出,在彩色摄影中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比如拍摄风景,丰富多彩的建筑物形状及各种线条,还有向远方伸展的道路线条,甚至天空的飞鸟、云彩,都可以使画面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侧光

  侧光是指光线从拍摄点的左侧或右侧照射到被摄体,侧光在被拍摄体上形成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更能表现被摄体的轮廓,画面明暗配置和明暗反差鲜明清晰,景物层次丰富,空间透视现象明显,有利于表现被摄体的空间深度感和立体感。

  拍摄技巧:

  1.运用侧光拍摄时,根据画面效果和表达意向,注意被摄体的受光面和阴影面的比例,控制好画面的明暗关系。

  2.控制好画面的反差,光比过大会使画面“阴”“阳”分明,影响画面效果。

  顶光

  顶光是日常拍摄时需要尽量避免的一种光线,光线强烈时,明暗反差极大,影调对比生硬。

  拍摄技巧

  虽说日常拍摄时要尽量避开顶光,但也并不是说不能运用顶光去拍摄,利用顶光的特点同样能拍摄出理想的画面,关键是需要选择适当的被摄对象。拍摄者运用顶光俯视拍摄,形成明暗反差,从而突出主体,或者选择有特点的背景。例如背景是流动的,主体是静止的;背景是明亮的,主体是暗色的。总之反差较大的背景与主体在顶光下能相互衬托,有利于突出被摄主体,增强画面的动感。

  逆光

  从光比看,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与暗的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产生透射光;对液体或水面产生闪烁光。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

  拍摄技巧

  1.在拍摄之前多思考光线,拍摄浅色的背景时,能够强调你的拍摄对象被逆光照亮的部位,让受光的面积保持相对均衡,让画面更加鲜明。同时,还能减少主体身后明亮区域的面积,排除这些区域的干扰。

  2.对人物主体周围的高光区域曝光,能够制造出极有戏剧感的效果,仅有主体的轮廓线是可见的。

  3.当阳光较弱,或者在天空中的位置较低时,会让画面的反差降低,从而减少死黑的阴影以及死白的高光。

  4.在逆光拍摄时,一定要对镜头加以遮挡,以避免眩光。在正对光源拍摄时,眩光往往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所以拍摄时用手或者卡纸在镜头上方挡一下。此外,你还可以试验一下,把太阳正好“藏”在被摄主体的后方,看看能获得怎样的有趣效果。

  (图片来源于全球摄影网手机摄影大赛参赛作品)

  手机赛事现已开通微信投稿功能,欢迎各位来稿喔!

来源:全球摄影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