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商场展现城市艺术新生态

2015-09-21 14:38

◆尹仁沐 文 钟媚 摄

9月26日,众所期待的“疯狂达利艺术大展”就要在外滩十八号拉开帷幕了,引人关注的不仅有达利的作品,还有如今越发普遍的商场艺术展模式。如今,艺术元素已然成为新型商场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艺术与购物已不再是不相干的两部分,而是互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城市艺术生态。

文艺消费增添视觉享受

随着近几年艺术商场的不断增加,各种不同模式的发展令人们看到了艺术与商业结合所带来的双赢局面。有报告指出,目前,一线城市艺术主题业态在购物中心占比已上升至2.6%,成为购物中心吸引客流的特色之一。

为何会如此?这与当下网络信息对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改变有关。现在年轻人逛街吃饭,总爱拍照上传到各种社交平台上,如果商场有艺术品的点缀,甚至有艺术展可以参观,那么观众有亮点可拍,自然愿意来;而他们上传到社交平台上的照片则成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前来的免费“广告”。如今的购物中心艺术形态,既有长驻艺术形态有艺术装饰和艺术空间,可以进行各种展出,类型丰富,有室内外也有室内,其中主题鲜明的收费展往往非常引人瞩目;又有各类雕塑、装置小品布局在商场公共空间中,既有长期也有短期,这些作品既成为了揽客的特色,同时也让消费体验多了视觉享受。

提升品质平衡艺术商业

曾经,欣赏艺术展被看作是单一的活动,观众往往直奔主题,认认真真去某个艺术馆看完展就结束了,然而随着艺术商场的不断出现,观展也逐渐开始成为“套餐”中的一份子了。这份“套餐”包括了逛街、吃饭和看展,这些活动因为能在同一个地点进行,让顾客和观众的身份二合一,也让人们出行的效率变得更高。这样的“套餐”性价比十足,既可以说是一种更系统化的参观服务,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提升品质后的消费流程。如今在上海,将艺术与商业结合得比较出色的商场不少,比如艺术K11,作为较早开始将“艺”与“商”相结合的新型商场,它们不是没有受到过争议,也有人曾经质疑这样降低展示场地选择的门槛,会否使艺术创作的质量也随之降低。的确,如果缺乏了准确的定位和完善的规划,将艺术展示平台设置在商业场合很可能会是一场失败的冒险,因此平衡好艺术与商业之间的比重,并把握好对入场艺术品是否适合商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新型艺术购物中心能否收到好的回馈。

艺术人才增添发展机遇

随着艺术专业的扩招,艺术人才从院校毕业后的出路也成为了当今社会一个较为严峻的现实问题,艺术人才的饱和势必让他们必须寻找更多突破口,艺术商场的热兴正给这样一群人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

如果有机会在商场里进行展出,或者让自己的作品入驻商场,就有机会打响知名度;在商场举办活动,还会有更多机会与观众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甚至将艺术品商品化,创造更多收益。无论是对商家,还是对艺术人才,这种方式都是较为轻松并且互惠互利的。当然,与机遇并存的还有许多挑战。与传统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存在着许多未知数,以艺术商场为平台进行展出,无疑需要有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策划理念,如何结合商业,同时又不被商业牵着鼻子走;融入消费,同时又不降低艺术价值,这其中的分寸如何把握,对于艺术人才而言是个需要慎重思量的问题。

但是无论如何,艺术商场的出现带来了艺术发展的新趋向,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有了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相信在不断探索中,这种商场模式必然会成为艺术走进百姓的重要媒介。

作者 尹仁沐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