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维摩天女像

2015-09-22 11:12


  中国历代人物画

  维摩天女像

  ■赵启斌 朱同

  《维摩变相图》是中国道释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道释人物画是以《维摩诘经》有关内容进行绘制的,自东晋南北朝以来,一直甚为流行,直至两宋时期,仍然是颇为流行的道释人物画题材。从顾恺之首创《维摩诘图》以后,陆探微、张僧繇直至北宋李公麟,均创作了《维摩诘变相图》问世。民间创作的绘画作品数量也非常庞大,据统计,敦煌莫高窟目前遗存《维摩变相图》即达68壁之多,可见这一绘画题材的流行之广。李公麟所作“维摩诘图像”也有不少流传下来,如《维摩天女像》、《维摩演教图》、《维摩诘像》等,都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李公麟创作的“维摩诘图像”,尤其日本东福寺所藏李公麟的《维摩天女像》,更是两宋道释人物画中极为难得的白描精品之一。

  《维摩天女图》绘维摩诘回答文殊师利问疾辩难的瞬间情形。维摩诘端坐床榻之上,右手握拂尘,随意垂在右股之上,左臂则倚在靠椅上,目光平视前方,犀利、专注地注视右面画面外的前来问疾的文殊师利,神态安详,作答辩状,似乎画面外奉释迦牟尼佛之命前来问疾的文殊师利正在紧张倾听他的回答。一天女随侍在后,手执托盘,里面盛满鲜花果品,身著华丽的装束,目光微微向下俯视前方,亦正专注地倾听维摩诘的论辩。

  李公麟非常善于营造画面气氛和人物神态、气质的表现,在画面中将维摩诘微微前倾的身姿、随侍天女不胜长期站立以及托盘重量引起的身体体形变化都非常微妙地表现出来,两人目光分别向右方平视和俯视也有所区别,通过不同的人物动作的表情、变化,有力地烘染出了辩难时一瞬间的场面氛围和紧张情境,虽然气氛看似非常平静,但其实蕴含有非常紧张的气氛,而对维摩诘头上圆光外云雾腾涌的描绘,更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紧张不安感。画中维摩诘人物神情肃穆端庄,于专注之中流露出了深刻的睿智,所塑造出的幽闲、宁静而有机变的人物神情状态,已是典型的北宋时期汉族高级士大夫、文士的形象了,不啻为李公麟及其所处时代文人士夫的自我精神写照。

  李公麟选取维摩和随侍天女进行描绘,同《维摩诘变相图》中所绘场面及人物数量相比,显得规模小,画面仅有两个人物,摆设器物也非常简单,但并不影响此一画面的表达效果,李公麟通过对画面氛围的烘染和人物形态、神态的处理,非常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以一当十,达到了规模宏大的画面氛围也不易达到的理想画面效果。此件作品在用笔上也具有极高的水准,继承了顾恺之、陆探微的密体画风,对于张僧繇、吴道子的疏略画风也有所继承,从而确立出了密丽披拂而又率略简易的用笔格调。《维摩诘变相图》衣纹线用笔流畅劲利,其间又不乏潇洒灵秀的风神,显然是李公麟这一笔墨风格特色的确切反映。全幅用笔笔力峻壮,造型准确,极为精密地概括出衣纹的转折起伏,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历史上由于日本和中国近邻,双方长期有着贸易、文化的交流,因而有些《维摩变》图像随着日本使团、僧人或外贸人员而流入日本,《维摩天女像》、《维摩诘像》(89.7×51.5cm,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均是这种情况下流入日本的,从中反映出中、日两国之间难以割舍的文化渊源关系。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