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22 14:26
展览名称:“那山—刘懋廿个展” 主办方:北京今日美术馆 支持机构:北京元成美术馆 艺术公关:百纳艺术传播 开放时间:每天10:00—18:00 展览时间:2015.10.30—2015.11.8 展览地点:中国 北京 今日美术馆3号馆 ………… 上网、闲聊、应酬,做展览,刘懋廿把这些事统统称作“劳民伤财的事”。所以我们在网络上基本搜索不到关于刘懋廿任何详细的信息,访谈评论一概没有。当我们坐下来说随便聊聊写写的时候,他说这还真的是他第一次接受采访。对媒体讲自己的人生经历是刘懋廿一直很排斥的事情,因为他的人生信条是各做其事,他是画画的,能用他自己的绘画语言解决他自己的问题就够了,没有必要再去要求其他的发展,甚至有意拒绝其他的发展。“够吃够喝,还能画画,这就是一个艺术家最幸福的事了。”刘懋廿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坦荡语气严肃,“身边有几个固定支持我的藏家朋友,我的生存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生活就剩下幸福地画画了。” 一碗水端平 130x97cm 布面油画2012 学院只是一件外衣 刘懋廿给自己的定位是非主流艺术家,他笑着说社会并不需要他这样的艺术家。年轻时,他也几次送作品参选美展,由于种种原因被落选。此后他才发现入美协进美展有一条“既定”的道路,陕北人的耿直让他并没有纠结于这条道路,而过强的责任心和保守的心态,也让他的心思一直专注在阅读和思考中,加上坚持不懈地画,让刘懋廿走出了一条独有的艺术之路。 夜路50x40cm 布面油画2010 Q:学院派的教育对您的艺术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A:如果你站在外面看一幢房子,它给你的是形状,是式样。那么你评价它的时候就是一个外部的感受甚至加上周围的环境,不管怎样去评价都是外表。但它可以给予你的感觉是两种:第一是想进入这个建筑的内部去了解它和欣赏它;第二就是非常排斥它,内部再精美的细节都被它强烈的外表所驱散。 学院的存在就是肩负责任和引导方向,是荣誉的象征,也是众多学子唯一想要进入的艺术的殿堂。它为你对艺术的热情保温并具有指示性的权威。它融汇了所有你年轻时的梦想,它的存在就是黑暗中的明灯,年轻的时候我就是这样想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并且发生了一些无力而为的事情。哪怕你开始怀疑一切,学院还是让你能够继续沿途探索,能让你有机会去反思,学院的使命就完成了。至于对艺术的影响是肯定的,看似走了很多弯路,现在回头看一步都没有多走。 特例独行并返观内照 刘懋廿的作品颜色厚重大胆,人物造型夸张有力。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很多形象都是看上去很像某个人,但是在进一步观察中,在堆积的色彩又会有产生新的发现,到了局部细节也许又是一个有趣的小场景。 说到他的作品画得很“厚”,刘懋廿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意识,他调侃道,“恐怕是我的农民出身吧,厚了才觉得踏实。” 娘的佛 100x80cm 布面油画2013 Q:您的作品辨识度很高,这种风貌是来自您的经历吗? A:这是肯定的,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活。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尽管大家都以大师为榜样,但真正的大师到底是什么样谁都不知道。因为你不可能靠故事去了解任何一个人。所有的真实都是一种可爱的谣传。人首先是立体的,其次他有人的形态和基准,他不能离开真实也离不开谎言。一种新的事物或者现象出现总会刺激群体去研究和模仿。“新”通过传播,过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普遍”。再有更“新”出现再去研究和模仿,这种循环和这种模仿永远存在。当然不是说模仿的人就没有经历,而是新的东西太好认了。这种明显的特征就是风格。能够承载这种特征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艺术使命的就是艺术家本人,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话,能想表达他本身对职业和社会的态度,就会有特别的感悟。他的视角所触及的不仅仅是表象,思考让他的直觉回归自然,把最真实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经历是五味的。经历只是经验而已,一个内心积厚的人,经历只是基石而不是故事。 鸠摩罗什120x100cm 布面油画2013 Q:您的作品基本都介于抽象和具象的画面,有相互借鉴的趋势,对于这种表达方式是如何形成的? A:我没有特意在乎这种方式,可能让外人看来是一种反复。因为我是特别随性画画的人,有感受我就会用不同的方式去体会,尽量让我的感受饱满一些,丰厚一些。各种角度我都有兴趣尝试,这样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图案等待选择,每一种都是想要的,每一种都是不重复的。所以哪种方式就不重要了,具象抽象也不重要,重要的就是表达。其实具象和抽象在我的创作里,我没有刻意去区分。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有形象也好,没形象也好,重要的是尽量靠近内心,画得好看些。 Q:您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在画室还是像候鸟一样南来北往? A:我在画室工作的时间比较短一些,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可以随着车速思绪飘飞,好多作品都是在路上思考完成的。在外面视野更宽大一些,更接地气一些。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工作方式。在画室可以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也可以安静地画一些创作。我是喜欢天南地北的走。反正感受不一样,感情就会更丰富,发现不同的东西。这些年基本上都在西南和西北游荡,以后有机会应该游荡得更远一些吧。 经幡100x80cm布面油画 2014 Q:对您来说,绘画的意义是什么? A:对我个人来说绘画能疗伤,这不是个人病态的情感,是一个更大的范畴,基于我对文化的理解,对爱的理解以及对宗教的理解。我作为艺术家,我要求自己返观内照,从我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去体会经历之后的感受。在绘画的过程中,这些情绪都能够被消解。肯定会有人不理解,但是没有品味过这些的人,也无所谓理解不理解。因为我知道,在画画的过程中,得过这种“病”的人肯定能理解。 画画应该是个轻松的过程,是个很纯粹很简单的事,你能够很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就行了。只要脑子里有图案就画出来,别装。 艺术的中心意义应该是爱,爱能够融化所有的情绪。 艺术家简介: 刘懋廿 1965年生,陕西黄陵县人; 198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同年分配至延安大学任教; 2007年至今居北京。 |
来源:墙报展览预告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