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23 09:09
在一束强光投下的锥形空间内,以最快每秒4次的交替速度,瘦弱的舞者段妮应和单纯又富于变化的乐声表演《棍子舞》。像是一种运动中的“入定”状态,重复的动作令观者晕眩,整整20分钟的演出将个体专注力和身体潜能推向极致。
9月19日,陶身体剧场在今日美术馆开启影像展览《重》,首次呈现舞团作品《重3》中棍子独舞的完整影像版。《棍子舞》是陶身体剧场创办人陶冶为段妮设计的一段独舞。“当时段妮刚从国外回来,我很了解她身体的质感,她就像泥塑一样,可以千变万化,很难定义,任何一种性质都不能去概括我对她的理解。”陶冶告诉南都记者。
之所以用棍子作为舞者道具,陶冶称,棍子对舞者形成一种限制。“棍子本来很轻,在挥舞的过程中切割空间,不断积累,慢慢它的重量会呈现出来,最后由技术循环成一种态度,对舞蹈的精神上的态度:执着、坚守、恒定。”
这件作品对于舞者的体能和意志力提出极高要求,它令人痛苦,消耗巨大。“舞棍子看起来很简单,但她在国外演出也曾失手掉落棍子,观众的心脏像爆炸了一样。”陶冶说。
包括《棍子舞》在内的《重之三部曲》在国外巡演时引起巨大反响。“国外观众原本怀着猎奇心来到剧场,但看到表演却超出预期。”陶冶说,他们想象当中的中国文化、东方符号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个个体。艺术就是从最贫瘠的个体里生长出来的。“段妮在束缚当中去寻求自由,因为自由如果没有约束,只能是一种想象。”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黄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