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99快讯】常玉《蔷薇花束》5900万港元于保利香港2015秋拍现当代夜场成交 - 拍卖动态

2015-10-05 18:36

常玉 蔷薇花束

常玉 《蔷薇花束》 1929 年作

73 x 50 cm
成交价:
来源:法国 巴黎 昂利?皮耶?侯谢 路德迈 巴黎 1997年4月28日 编号 314 法国 巴黎 私人收藏 佳士得 台北 1998年4月12日 编号 13 亚洲 重要私人收藏

2015年10月5日,香港保利“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夜场在香港君悦酒店举槌,其中,常玉作于1929年的《蔷薇花束》以4000万港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价后以5000万港元落槌,加上佣金以5900万港元成交。

综观常玉一生的创作,静物主题横跨近四十年,完整地陈述了风格演变的历程,而在他创作早期最具代表意义的无疑是数量极为稀少的玫瑰主题。虽然中国将蔷薇属的植物再细分为蔷薇、月季与玫瑰等,但在西方只使用玫瑰(Rose)表达这几种相似的植物。常玉一生以玫瑰为主题的画作仅有五件,三件有署明年代的作品分别为1929与1931年时所创作,跨越了这两个艺术家生命中非常关键的年份,在数量上也远少于超过五十件的菊花主题画作,更显得极为稀少而弥足珍贵。透过对于玫瑰主题画作的解析,我们得以一窥常玉早期作品中的浓烈情感与创作理念,而其中最早,表现方式也最为特殊的即为此件创作于1929年的《蔷薇花束》。

根据常玉现有的相关著录与出版数据显示,目前有纪年的油画作品最早可追溯至1929年,往后直到1965年虽一直有零星的作品记录年代,但1929年与1931年的数量却远超过其他年份,也可推断这两年在常玉创作生涯的重要性。1929年常玉结识法国著名的文人及收藏家—亨利.皮耶.侯谢 (Henri-Pierre Roché),侯谢开始担任他的经纪人及推广他的画作,两人的合作虽于1932年结束。但1931年时常玉认识了作曲家约翰.法兰寇 (Johan Franco),法兰寇不仅与常玉结为好友,更成为他的赞助人,从各方面给予他帮助,此时常玉获画廊邀请举办个展,但亦在同年与妻子玛素.哈祖尼耶 (Marcelle Charlotte Guyot de la Hardrouyère) 离异,往后常玉终其一生未曾再娶,显示了对于这段感情的重视,或许也因此,他在1930年代之后未再创作以玫瑰为主题的作品。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李白《忆东山二首》

对天生的尤物我们要求繁盛,以便美的玫瑰永远不会枯死。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首》

除了赞颂与象征爱情之外,玫瑰不论在东西方的文学传统中,皆象征了美好的事物,常玉于结婚来年创作《蔷薇花束》,除了作为他和玛素爱情的表征外,当时他正踌躇满志、乐观豁达,蔷薇花的盛开亦寄托了他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与向往。或许因主题的特殊性,《蔷薇花束》罕见地使用线条与渐层色彩勾勒粉红蔷薇与枝叶,镂空的轮廓线中透出背景的墨黑色,彷佛赋予蔷薇花束自发性光源,在漆黑背景里闪耀彰显了自身的绽放。画面下方的白色花瓶未有细节装饰的描写,平面化的造型与块面强调了瓶身的体积感与量感,前景粉红色的转折将白色桌面往前延伸,与黑色背景形塑出完整的立体空间叙述。从《蔷薇花束》可见,常玉致力开拓静物花卉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及线条运用进一步为他提供创作灵感,介于轮廓与实体之间的描绘已脱离具象与写实的框架,超越了中西美学传统中惯用的制式规范,花朵与枝叶经过几何化的处理,成为线条的流动与几何元素的重组。自1921年他以写意笔法创作《牡丹》,八年后的《蔷薇花束》明显来自于中西艺术的融合,常玉不仅以蔷薇花束传达了东方文人美学,更对静物画的创作明确开创了崭新的方向及艺术高度,完全跨越西方静物画传承已久的形式与藩篱,以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来诠释与拓展西方现代主义,《蔷薇花束》也书写下常玉极具突破性的成就。

(拍品相关资料由保利拍卖提供)

编辑:颜媛媛

来源:99艺术网拍卖新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