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无极《田野》1954-1955年作 油彩
估价:8,000,000-16,000,000港币
落槌价:15,000,000港币 成交价:17,700,000港币
2015年10月5日,香港保利“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夜场在香港君悦酒店举槌,其中,赵无极作于1954-1955年间的《田野》在经过多轮竞价后以1500万港元落槌,含佣金成交价为1770万港元。据悉,此前估价为800万至1600万港元。
法国艺评家阿伦,儒弗瓦曾于巴黎《美术》杂志中指出:“赵无极的作品清晰地反映了中国人看宇宙万物的观点。遥远和朦胧反映出默念的精神,而非默念的具体事物,《田野》创作于1954-1955年,赵无极在此对于字形的拆解与并置,堪称甲骨文时期最为紧密与细致的组合,画面中散布的文字不仅是将事物平面化与简化的符号,甲骨文的象形使文字形象具有画面感和描写特质,注入了活泼的叙事性情节。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主要是殷商王室刻在甲骨片上的占卜记录。文字线条以直划为主、锐利挺拔,字形结构保留着极强的象形特征,可以窥见造字之初「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维特点,《田野》中文字展现的丰富情态、多样动作,也传达古代先民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不论以抽象线条描写物象的外在形体状貌,或刻画人物样貌动态,皆细致而深刻的表现艺术家内在的情感波澜、微妙的情绪变化,更直接反映了《田野》繁复而丰饶的意象。唐代书法家窦臮《述书赋》中说:“古者造书契,代结绳,初假达情,浸乎竞美”,随着书写者将情感与思想寄寓到汉字的点画、结体和章法之中,文字线条即具备质感、节奏与动势三个要素“达情”与“竞美”。赵无极在《田野》黄褐色的背景中,运用米黄、朱红、墨绿、沽蓝等色彩突显了文字的铺陈,文字在书写过程之间因而形成一种抽象、经过提炼的三度空间,色彩的深浅不同形成虚拟光影,产生多样不同层次的深度与空间感。
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是表现自然美景的媒介,同时也传达了艺术家对于自然秩序更深一层的理解与认识,《田野》以甲骨文的分布呈现田园郊野的景致,文字的均衡排列并非依照一般透视法则的安排,而有如俯瞰下的景物形貌,观者难以捉摸到实际的空间距离,亦反映了中国看待宇宙宏观的思考特点。或许一如赵无极脱离早期的具象图像描绘,符号象征了生命的存在,为艺术家对于外在感官世界的捕捉与印象,呈现出综合视觉经验的叙述。画面中平缓流动的地表及高下起伏的地形轮廓,构成连绵不绝的自然景象,象形文字则凝炼了事物的意象与内涵,赵无极透过观察自然本体的运行,而后结合自然山水与内在精神的描述,赋予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意涵。透过《田野》情景交融的描绘,甲骨文不仅是经过主观简化的抽象线条,更在悠远的历史传承下激起我们的情感共鸣,此间色彩与明暗的铺陈,具体象征了赵无极于画面空间的成熟安排与文字精神层面的完整诠释。
编辑:成小卫
来源:99艺术网拍卖新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