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0-08 11:54
(华夏收藏网 cang.com) 拍卖会上也有板砖,不小心就会被拍晕。“菜鸟”竞拍要准备充分。
在最近的古玩收藏市场上,拍卖会成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渠道,有了收藏风向标的性质。相对而言,拍卖会操作比较正规,鉴定的技术力,比较雄厚,东西也相对保真。当然,收藏者能够涉足拍卖会,一是已经有了一些经验,眼力不错,或者可请到专业人士掌眼;二是自己的资本实力不错。有不少闲钱可以花。而对大多数的“菜鸟”面言,拍卖会是观察市场的好去处,也是聆听行内高手述说真伪的好地方。同时,在一些大的拍卖会上,收藏者也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少见的珍品,借机可以提高自己的眼力,为将来的淘宝鉴宝、参加拍卖打好基础。所以,初学者去拍卖会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初识拍卖
拍卖公司基本都是让内部人员对拍品进行鉴定,偶尔也聘清外面的专家对重点拍品进行鉴定。文博系统的在职人员不能涉足拍卖,故而直到退休后,我才先后几次帮助参加拍卖的朋友掌眼,偶尔参加些拍卖会的鉴定工作。就个人面言,我认为文博专家最好回避拍卖。拍卖公司的规矩是真假不保,文博专家一旦参与拍卖会的鉴别工作,就会和拍卖公司的利益产生冲突。拍卖会不保真假,而作为鉴定者的文博人员要做有责任、有道德的专家,不能把假的说成真的。但是,专家不可能命令拍卖公司那按照原则非常规矩地去运作。拍卖公司是为了营利,专家是为了鉴赏,这是两个不同的理念。毕竟,拍卖公司和专家所了解的行业、所做的事情的目的是不同的。
拍卖市场上真真假假的货物那有,住往互相掺杂,所以行内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拍卖公司不保证所有拍卖品都是真品。但是一些诚信度比较高的,愿意树立自己拍卖品牌形象的拍卖行会严谨一些,拍卖中真品所占的比例肯定里高一些,但赝品还是难免出现。这是受拍卖公司现实技术力量的限制的。正如一个收藏古玩的老行家,在古玩行里跑了几十年,看懂了许多货色,但也有走眼的时候,不能保证每一件东西都能说得很准确。拍卖公司找离退休专家鉴定时,会先将征集到的备拍品摆一桌子,请一些相关的专家来。比如说杂顶方面的就请杂项专家研究会诊一下。专家会对这些拍品分别进行评价,指出来路不正的,建议最好不要拍卖,全部都应撤掉。专家的工作,通常第一项就是看有没有超出文物法限定杀款不许拍卖的文物,再对其余的拍品进行集体讨论、辨别它们的真假。如果拍卖公司非常虚心认真,作风严谨,专家就会指明该赝品为什么是赝品,问题出在哪里,在何处做的假。有的拍卖公司做事不严谨,即使是假的或者高仿的拍品,虽然专家己经指明了,但他们还是会顺手把这类东西掺和进去送拍。
一个切级收藏爱好者想去拍卖会买东西一定要看自己偏重于哪方面的收藏。如果说一个拍卖行的某次拍卖会上有自己想要的物品,在参加拍卖会预展时,最好让专家或者高手带着走一圈,让他们帮你常掌眼,对你所看中的拍品进行实物点评,指出优缺点,估算出一个相对准确客观的市场价格。另外,知果你不是这方面的收藏者,当看到有尖端藏品(经过确认无误的)出现,特别是极品时,只要有这个径济实力,就应该竞拍。其次,一定要注意价格策略。比如说某一拍品的底价是 100万,经过自已和专家对其价值、增值前景的商讨和分析,认为增值的空间大概也就50万,那么超过150万就不要了。一定要给自己留出一个增值空间的位置,否侧将来很难出手。
但有个特例,如果收藏者纯粹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很本不是为了投资增值,资本又很雄厚,那不管多少也可竞拍,直到拿到手为止。比如专家估价150 万的东西,拍到300万也承受得起,那就一直竞拍,直至搞定。尤其是难得的精品孤品,独一无二,该拿就得拿,甭管它价钱多少,就得竞拍。
竞拍准备要充分
与其他几个收藏渠道相比较,拍卖会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拍品大都经过比较认真的筛选,相对更保真;拍卖会上的精品相对较多,既可以让收藏者买到好东西,也可以增长收藏者的眼力和见识。但是,竞拍也需要很多技巧,收藏者在竞拍前一定要做好几点准备。准备一:研究图录。拍卖前有不少准备工作要做,首先是研究拍卖图录。拍卖图录可以帮助准备竞拍的人对这次拍卖的所有拍品有个大致全面的了解。拍卖前的预展时间大多只有两三天。会一下子看不过来,所以提前十天半月拿到图录去认真研究一下,选择好自己感兴趣的重点拍品,对其有个基本的了解,先估计一个心理价位。这个心理价位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拍品本身的价值,二是自己的经济实力。这个心理价位要合理客观,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过分抬高或降低。
准备二:参加顶展。第二步就是参加拍卖预展。因为预展上见到的那是实物,所以一定要认真学习观摩。如果身边有专家高人在点评,你就有机会做个旁听者,看高人是怎么看待这些拍品的,在心里和他们做一个沟通交流。如果自己也有高人朋友,自已又真想竞拍,就一定要请他帮你掌眼。准备三:拍卖现场不含糊。需要提醒收藏者的是,正式拍卖时。每件拍品的拍卖过程大多比较短,如果在现场注愈力不够集中,一不留神就很容易错过准备竞买的拍品。最近的拍卖会上经常有恶意竞拍搅局的,所以如果真想拍点儿东西,在拍卖会上先要“隐蔽”自己,遇到自己想要的拍品,不要一开始就报价,要在其他竞拍者竟价临结束时,迅速出手。当然,竞价的价位也不要轻易高于自己的心理承受价位。另外,一定要熟悉拍卖的具体规则和每个拍卖公司的拍卖流程,免得因为不熟悉情况就瞎搅合,不但买不到称心的东西还不落好。
还不落好。一且竞买成功,竞拍者千万记得要让拍卖公司出具相应的证明,从而说明你得到的拍品是合法的。且“流传有序”,为以后的转让提供帮助。
“菜鸟”玩转小拍
拍卖分大、中、小拍,多只分为大、小拍。相对面言,大拍的精品多,相对保真,价格也高。收藏者如果手里有不少闲钱,就可以去大拍淘换一番。对于大多数的工薪阶层或者手头吃紧的初级收藏“菜鸟”来说,则可以去小型拍卖会上凑凑热闹。
小拍一般是指拍卖公司就某一个项的古玩或者数量比较少的一些小东西单独举办的小型拍卖会。小拍也可分为大公司的小拍和小公司的拍卖会两种。客观地说,小啪上的精品会比较少,多属于拍卖公司的低端拍品,是大拍挑剩下的,大多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而且相对不保真,但也经常会有一些漏儿。
小拍上的大多数拍品定价很低,有许多是无底价,有价格优势,上升空间很大。而且多数大玩家一般都不会来小拍寻宝,竞价相对不会太激烈,“菜鸟”打一回眼也不至于揭不开锅跳楼。因此,对于没什么本钱的初级收藏者来说,这无疑是个练手的好地方。
大路的货色,众位藏家大多都会迫捧.所以有时候即使是在小拍上,如果存世数量不是很大,相对又比较有些特点的拍卖品,其最终的成交价也不会太低。与此相反,一些相对冷僻的收藏门类,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多,形不成一个收藏气候,竞拍者倒极易以较低的价位甚至底价拍得。
收藏者还可以在小拍上拍些名头不大的古玩,因为名头小,所以赝品少,相对保真。
另外,有不少藏家不注重名头、材质,而是注重古玩的文化价值,所以也经常能捡到文化的漏,而这些拍品的文化价值一旦被充分挖掘出来,其经济价值自然会猛涨。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上小拍之前,收藏者的基本功要相对不错,多少得算个“手儿”,要不,在满眼的假货中是很难捡出好东西的,且很可能只会“吃药”。
来源:华夏收藏网-拍卖动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