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0-29 09:42
仅上周末的两天时间里,就有3场民谣演出在北京登场,分别是野孩子乐队20周年纪念音乐会、赵照和程璧携手的演唱会及宋冬野的专场演出。虽然级别不同、内容不同、观众年龄层次也有差别,但相同的是那份安详与从容,那份润物细无声的感动。
尤其是堪称中国内地民谣元老的野孩子乐队,最早的一批民谣、摇滚音乐人就是从他们创建的“河”酒吧中走出来的,而这次音乐会也集合了民谣的黄金一代。万晓利、周云蓬、吴吞……还有已经白发苍苍的台湾民谣音乐领军人物胡德夫,这些名字远远比不上周杰伦、孙燕姿等流行巨星的如雷贯耳,却在懂得他们的人们心中拥有着比巨星更耀眼的光彩。因为他们的歌声来自于脚下的土地,来自于田野的清风,来自于昏暗的街道,来自于内心的呼喊,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艺术。
在被《蚁人》、《港囧》等商业大片席卷的电影市场中,这两天也有一股微细但澄澈的泉流涌动。《回到被爱的每一天》、《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就像它们的名字一样,这些低成本、小制作的国产文艺片充满清新的诗意。只是一个北漂女孩对亲情与爱情的寻找,只是两个裕固族小兄弟对家园的向往,没有激动人心的故事,没有光彩炫目的大场面,平平淡淡甚至有些沉闷,但这正是我们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它们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界不是只有追名逐利的炒热点、偷票房,而是还有这么一批创作者在坚持着对民生与心灵的关照。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真诚、纯美、高尚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永远无法和随波逐流、迎合大众的主流市场抗衡。正如《董小姐》只有在选秀节目中被翻唱之后才能赢得关注,《当你老了》只有借助央视春晚才能传播广泛,而类似《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这类文艺片,即便在国外电影节上受到赞誉,也难以避免排片极少甚或院线一日游的命运。
然而小众的地位并不会影响它们珍贵的价值,当看到民谣演出现场纵情合唱的乐迷,当看到文艺片放映厅里默默流泪的观众,我们就会了解,总有些东西是不会被人云亦云的潮流所裹挟的。它们在以水滴石穿般微弱却又无比坚韧的力量提醒着我们: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后才能走得长远。
来源:凤凰网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