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品市场迈开稳重步伐

2016-01-26 16:34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2007年的增速已经达到了11%,是美国、欧洲、日本同期增速的近3倍。这一年,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也恰好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作出了注解。而在经历了2005年的下滑、2006年的调整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07年走得越来越稳重和成熟。   明代仇英的《赤壁图》以7952万元的成交价成为了2007年最贵的中国艺术品。中国书画,而且是一件中国明代的书画居然成了2007年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排行榜的“状元”,这可是好多年来都没有的事儿。古书画价值回归、古书画成为去年艺术品市场最强劲的增长板块,这让不少业内人士都感到欣慰。我们过去一直都在遗憾怎么一幅明清书画还卖不过一件明清的工艺品,而这一遗憾终于在2007年得到了弥补。中国绘画在这一年迈过了千万美元的大关,这是怎么大书特书都不为过的喜事。   如果回顾2007年的拍卖市场,不难发现,并非古代书画一枝独秀。当代艺术、油画、瓷器、掐丝珐琅、青铜器、工艺品,几乎各个领域,不但拍槌声不绝于耳,而且高价位也是遍地开花。还不说印章、砚台、书法、当代工艺品等等新领域的异军突起,2007年着实让我们见识了艺术品市场的多样性和细分化。这说明什么?一向为人所诟病的拍卖公司“跟风”潮、大家挤在中国书画这根独木桥上的现象,在这一年里真是“收敛”了许多。不但新生力量挖空心思走特色化道路,就连老牌拍卖公司也使出浑身解数求新求变。   或许有人会问,怎么去年没了破亿元大关的拍品?如果去拍场上看看,确实,2007年的拍卖场少了些竞买大军奔走赶场的壮观、少了些中小投资者扎堆的景象、少了些一掷千金的豪举、少了些莫名其妙的天价,反之,却是藏家的眼睛都齐齐盯着精品,买家举牌的手多了几分理性和沉着。即便是拍卖公司的密集宣传,拍卖现场的火爆气氛也越来越难以让买家冲昏头脑了。于是,该成交的大多名花有主,该流拍的大多黯然出局,该拍出高价的也大多拍出了高价。虽然艺术品市场的数字向来都很难说明什么,但2007年诞生的绝大部分数字都多多少少让人感受到市场的理性回归。   此外,如果列举一下在2007年成交的几件高价位拍品,不难发现,往往几件高成交价的精品就占到了各自拍卖专场成交总额的50%以上。可以说,这一年,精品主导拍卖,精品主导买家收藏投资理念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   但是,缺憾也同样明显。这一年,内地虽然有100多家从事艺术品拍卖的公司相继举起了拍槌,但在2007年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前10位中却只有中国嘉德一家榜上有名,其他9个位次全部被苏富比和佳士得这两大拍卖业巨头瓜分。当然,苏富比、佳士得是百年老店,和我们内地艺术品拍卖业短短15年的历史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但是,在经过15年的发展后,内地市场在瓷器、工艺品、油画等门类上依旧没有发言权还是让人多少感到一些遗憾。而在精品越来越稀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年,内地的拍卖公司无疑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怎样让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中心真正回归内地,这也许是下一个15年的重中之重。   此外,虽说艺术品市场理性回归是大的趋势,但不是说这里面就已经没有了炒作的成分。这一年,当代艺术始终被“泡沫论”所困扰,各种纷争从年初嚷到年末,还有一些门类的狂飙突进也让人为它们在今年的走势捏一把汗。所以,当我们在为“艺术品已成为继房产、股票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艺术品市场吸引了数百亿热钱的投入”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沾沾自喜时,让市场少一些投资味儿、让市场向艺术品收藏的本质回归也许同样是下一个15年的重中之重。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林,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