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3-31 18:13
个人简介
曹仲生, 198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张振学先生。现为陕西省国画院特聘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当代国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作品《秦岭山庄》入选西部书画名家精品集,作品《衡山》参加西安美术馆优秀青年作品展。2014年6月参加中国画院陕西分院年度展,2014年7月参加西安美术学院举行的全国巡回展,并参加玄奘法师圆寂一千三百五十周年画展。
收藏荐言
曹仲生先生是一位很有艺术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融进了自己的绘画思想,以自己特有的笔墨语言营造着大秦岭繁复茂密,生机勃勃的景色。其作品浑厚大气、深沉幽渺,气韵自生,同时又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曹仲生先生擅用墨,在对水墨进行创作时,不但应用了大量的浓墨,并且用淡色进行了补充,更使得画作增添了水墨气韵,厚重而不失灵动。他的画作更多的表现出对人文的关怀,自然的关怀,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主持人——崔萍
墨韵自然 由心造景
文/崔萍
“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第一次看到曹仲生先生的山水画,便被深深吸引。密实的树林,苍劲的山石,潺潺的溪流,掩映在山峦树木中的房屋,撑一叶扁舟的渔人......读曹先生的画,愈读愈为其精妙折服。尤其那些表现山前屋后极富原生态生活气息的作品,更给我一种山乡晴风,高远素净纤尘不染的美好感受。
元人汤采真说:“山水之为物,禀造化之秀,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随形改步,有无穷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万顷波,未易摹写。”?
艺术意境的创构,是使客观景物作主观情思的象征。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象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而能将这灵感气韵付诸笔端又是对画家的一种考验。
曹仲生先生从小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家庭,他崇尚士大夫的生活气度,喜爱古诗词,这对他的艺术气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开始的芥子园画谱,到宋元明清古画的临摹,再到对黄宾虹的深入研究,恩师著名画家张振学先生的悉心教诲......曹仲生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理念。他居山林、饮甘泉,与山水对话,将自己完全融入于大自然当中,最终隐居终南,进入了一个忘我的艺术之道。
曹仲生先生作画重在造境,重在追求诗的意境、禅的意境,高古悠远的意境,不受真情实景的制约,不受光源、透视、投影的约束,讲究以线界形,散点透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似与不似之间”。敢于用浪漫的手法删繁就简,大胆提炼取舍,以小胜大,以少胜多,计白守黑,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曹仲生先生认为“笔墨当随时代”是不正确的,笔墨没有时代只有好坏,只有题材表现是有时代性的,笔墨只有时代精神,纵观古人先贤无不如此。他对笔墨的关系非常重视,一幅绘画作品是否可以让人体验到和谐,就要对笔墨之间的配合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在画中用笔凸显主题,再用墨把画面当中的每一个个体融成一体。
同时亦要讲究用色,他把墨作为主要方面,在其中使用淡淡的色彩,让整个画作蒙上了一层淡雅的色调。使人能在色彩中感受到墨色的淡雅,也可以在厚重的墨色中体验到色彩的灵动。
绘画的道路是孤寂的,曹仲生却以苦为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寻找着自己理想的桃花源。作画读书之余,他将自己多年来悟得中国画精妙所在,包括自己的创作体会整理成册,汇编出版《中国山水画九层说》。
在这篇著作里,他将自己在绘画当中的所思所悟毫无保留的分享出来,这也体现了他宽广无私的胸怀和浩然之气。也正因如此,我相信他的画作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这,也是曹仲生先生所追求的。
(文章转载自风云人物收藏画报公众号)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