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马丙:山水两不厌,只有墨倾城

马丙:山水两不厌,只有墨倾城

—《芒果画报》

 

邂逅墨色,始于小缘

 

在中央美院里,油画是最热门的专业。油版雕壁,最后才是舞文弄墨的国画专业。在国画专业里,又是工笔的人最多,但马丙学的却是山水画。“我们那届,工笔有18个人。其他专业相对人数要少一些。花鸟更少,花鸟都是女生在画。我那届,花鸟班的一共是六七个女生吧,全是女的,那叫尼姑班。我们山水全是男的,叫和尚班。但是我们大一属于一个班,叫山花班。山水花鸟嘛。”言语中颇带着一点幽默。

 

▲《马丙造山》,78×122cm,纸本水墨,2014

 

马丙选择山水专业缘于一个小众的想法:单纯地想选一个人少的专业。或许是厌倦了生人来来往往,渴望安静,又或许是不愿随波逐流,漂之任之。总而言之,他最终选择了这个小众的山水专业,并且没有缘由地喜欢上了它。

 

坚持画山水,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大学本业的修习。正是这段修习,让马丙对于这个专业有了更多的迷恋与热爱。一提及山水,便即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毫不掩饰心中的喜爱。喜欢一样事物的时候就是如此,没有什么能阻断心中的那股热情。

 

▲《浮玉山居图》,122×119cm,纸本水墨,2014

 

在马丙看来,传统绘画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是传统绘画的受众面比较广,推广起来相对简单。其二是受过专业训练画出来的画,都不会太差。

 

事实上,近代,尤其是民国以后,山水式微。在山水方面取得成就的大家,也随之越来越少。比较有名的只有李可染,陆俨少,黄秋园等人,可谓屈指可数。然而在古代,山水之兴盛,与今朝之窘况相比,真是不可同语耳。

 

▲ 《顽石》,75×45cm,纸本水墨,2014

 

中国绘画史即是山水塑造出来的绘画史。宋代的院体画,均是山水主打。著名画家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马远、夏圭、郭熙、范宽,包括元四家、明四家、清代四僧四王以及松江派的赵左吴彬、金陵画派,其作品都是离不了山水的。

 

马丙笔下的山水,不同于人们意识当中的黑白水墨,他在黑白之中又适时地添以色彩,使得整幅作品在黑白写意之美中,又颇有几分写实的味道。马丙解释道:“这种绘画添彩的山水,一律统称为青绿山水。美术大家如文征明,髡残、弘仁都曾画过杰出的青绿山水作品。”

 

 

▲《马丙造山》,235×80cm,纸本水墨,2014

 

湖湘之行,缘系潇湘

 

谈起缘何行至湖南,马丙微微一笑,声称:“其实我来湖南也是挺偶然的,毕业之后我就来了,很大一部分都是工作的原因。”

 

马丙认为,来到湖南,方知湖湘文化氛围之浓重,对其绘画也颇有影响。自古以来,中国山水,尤其是古代山水,很多作品都是在湖南画的,被染上不可磨灭的潇湘风味,诸如五代南唐董源的《潇湘图》、宋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等等。马丙置身潇湘,深切、真实地感受到了这样一股浓烈的文化个性,事实上,潇湘文化,就如同湖南人的性格一般,厚重、热烈。

 

▲ 《晓园观石图》,120×59cm,纸本水墨,2014

 

谈到当今国画发展趋势,马丙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通过描述古代先贤来与后世进行一个对比。马丙说:“古代时读书,读的比较精,但是读书较少,主要以儒书为主。读得少而精,即是读书明理,可以明到纯物之理,就叫格物,格物致知。所以前人画出来的画永远给人非常安闲、雅静的感觉,与现代人所有的暴躁感不一样,是完全相反的风格。而现代大多数画中国画的人都将之当西画来画,画人物的、画工笔的,越来越向古典油画的风格去靠近。画写意人物的向外国人去学,学各种各样画人物的技巧,尤其是德国表现主义,许多人去模仿它。”短短一席话,便将中国画目前所面临的窘境概括出来。

 

▲《马丙造山》,300×120cm,纸本水墨,2014

 

马丙认为,艺术应当是随性的,而不单单是一味地去模仿他人。若画作要上升到一定高度,则必须要回归到理性的层面才可。“这就有点类似小孩绘画。小孩的绘画就是完全随心,随感,所以小孩绘画很可爱,但是它并不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非常优质的艺术品。毕加索的作品和小孩的绘画就很相近,但是就因为毕加索在里面思考了非常多的东西然后把它融入其中,所以毕加索的作品能够称为艺术。在绘画里,其实图像绘画是永远不会进步的。图像有什么变化?你画山,他也画山,你画这个,他也画这个,你只有在里面加入自己的思考、内容、技艺,只有这样,每个人画出来的风格才会不一样。”

 

▲ 《马丙造山》,120×59cm,纸本水墨,2014

 

对于国画、山水,马丙认定“要保留自己的一贯风格’”,不必过于拘泥。画山水,应当不拘一格,提笔而起,神形俱到。“古代历代大家全都是我的老师,近期画的这一些作品,都是以宋人(画作)为我的终极要求。我希望可以贴近宋人观察山水的那种感受,用现代人的眼睛来看宋人、来看现代的山水,然后把它综合在一起。我希望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文雅。”

作者:王畅 谭雪君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