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04-16 10:00
原标题:董其昌大展过后,上博书法、绘画馆再度开启常设展览
展览最后一天,仍吸引了近8000名观众前来参观
此前,上海博物馆为迎接“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特此关闭书法、绘画馆进行展厅调整。自2018年12月7日展览开幕以来,随即成为一个社会文化热点,引起了艺术界、学术界以及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
据统计,此次董其昌大展共吸引近60万观众,媒体报道千余次。展览期间举办的“董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曾汇聚海内外专家学者百余人,讨论热烈。这一大展与董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有望成为深入研究董其昌书画艺术的一个新起点,有助于学界与公众认识一个真正的董其昌,同时推动中国美术史研究在海内外的进一步发展。
3月10日董其昌大展落幕之后,上博进行了历代书法、绘画馆的重新调整,将于4月13日起(周六)恢复开放。
此次展览沿袭书画常设展将首次亮相、久未露面以及用于特展的佳作融入展内的思路,特新增书画精品、新品共计十八件。
其中明代沈周《西山云霭图卷》、清代邓石如《隶书黄鹤楼诗轴》为首次展出。南宋李嵩(款)《西湖图卷》、元代柯九思《双竹图轴》、明代沈周《行书落花诗卷》、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卷》、清代朱耷《秋山图轴》、樊圻《山水图册》、吴历《葑溪会琴图卷》、伊秉绶《行书屏》等均为多年未展的精品。
唐 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志铭卷》
虞世南(558-638),字博施,浙江余姚人。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书法得隋智永传授,“初唐四家”之一。此系李世民第三女墓志草稿,书于贞观十年(636),作者时年七十九。是传世唯一接近虞世南书法的墨迹,因有米芾笔意,前人亦有“米临虞书”之说。虞世南书《汝南公主墓志铭》原作在宋代便是书法名品,米芾已有记载并临摹,曾著录于《宣和书谱》。汝南公主生平不详,因嫡母长孙皇后去世而哀毁早逝。因此,这篇墓志铭是了解汝南公主生平的重要资料。因是草稿,关于汝南公主的名字,以及封赐年月均未详载。此稿后半部分缺失,仅止于公主去世的时间。
唐 颜真卿 《楷书麻姑仙坛记册》(局部)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封鲁国公,山东临沂人。工真、行、草,从张旭得笔法,创为“颜体”。本唐刻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大历六年(771)撰并书,作者时年六十三。书法端严雄秀,有篆籀笔意,为颜书代表作之一。原碑已毁,有大、中、小字三种,此系宋拓大字本,是清代戴熙旧藏,尤为难得。
明 沈周 《行书落花诗卷》(局部)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擅画山水、花鸟,为“明四家”之一。亦擅书法,尤以行书得黄庭坚法度而著称。此卷书《落花诗》,曾是吴门集体创作的佳什。书风瘦硬苍劲,结体险峻。书于弘治十六年(1503),作者时年七十七岁。
明 祝允明 《草书前后赤壁赋卷》(局部)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江苏苏州人。被奉为有明一代善书第一人。其于小楷、行、草皆可变幻多种面貌。尤以晚年形成的大草书风为世人所重。与文徵明、陈淳、王宠并称为“吴门书派四家”。此卷笔精墨妙,体势多变,深得张旭、黄庭坚狂草笔意。所用纸张为藏经纸,非常有利于笔势与墨色的呈现,为祝允明生平杰作。
明 董其昌 《行书临阁帖册》(局部)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擅书画,精鉴赏。书法初学颜真卿,上追钟繇、王羲之,间参唐、宋各大家,集其大成并融会贯通,而自出机杼。本册董氏所临《鄱阳帖》《郁郁帖》《散情帖》《极热帖》《冠军帖》等五帖,出自《淳化阁帖》卷九、卷十。此册书行间俊秀疏朗,用笔精到娴熟,线条凝炼遒劲,书风流美婉转,并融以颜真卿法度之端庄谨严,已是自家面目。“乙亥”为崇祯八年(1635),作者时年八十一岁。
南宋 李嵩(款) 《西湖图卷》
李嵩(1166-1243),杭州人,赵惇(光宗)、赵扩(宁宗)、赵昀(理宗)三朝的画院画家,擅画人物、佛道像,尤善界画,用笔工细精丽。此图描写杭州西湖景色。全图用洗练的水墨,写出西湖美景,并运用渲晕烘托出湖上水雾,使湖光山色跃然纸上。款署“李嵩”系伪。
元 柯九思 《双竹图轴》(局部)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曾任奎章阁鉴书博士。精绘墨竹,笔墨苍秀。柯九思墨竹传自文同一派,颇自珍重。此图用笔圆劲,墨韵入化,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明 沈周 《西山云霭图卷》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擅画山水、花鸟,为“明四家”之一。此图以泼墨写云山,笔墨厚重,潇洒生动,不着意处极自然,达到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作于弘治十五年(1502),作者时年七十六岁。
清 朱耷 《秋山图轴》(局部)
朱耷(1626-1705),别号雪个、八大山人。明宗室后裔,江西南昌人。擅画山水、花鸟,风格奇异,笔简意赅,为“清初四画僧”之一。此图作于1694年,作者时年六十九岁。全图笔墨精湛,挥洒自如。此时期正是朱耷艺术生涯趋于高峰之际。
清 吴历 《葑溪会琴图卷》 (局部)
吴历(1632—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擅画山水,为“清初六大家”之一。此图所表現的画面内容是虞山派琴师陈岷于葑溪草堂教授吴历、季天球琴艺的场景。草堂周围,溪水涓涓,古松威仪,修竹茂盛,翠柳婆娑。卷前有王时敏隶书题“葑溪会琴”四字,卷后有张栋、冯金伯、邱孙锦等人题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