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旧闻:张炼个展”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开幕

​6月21日至8月30日,“新旧闻:张炼个展”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展出。本次展览由冀少峰担任策展人,将呈献艺术家张炼继2019年“折叠的时空:张炼2010-2019”之后,新近创作的《图说》《面孔》《节气图》等综合材料系列。艺术家基于历史再叙事视角,通过强烈的色彩碰撞与抒情的线条书写,展现了丝网媒材的突破性边界探索与历史掌故的创造性当代转译,为观者呈现了一场具象与抽象相交叠、传统与现代再链接的新旧时空对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57a459c489bb3f804558c7074e017bc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605273bd1c5da236b2e18cce89ed0fb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8376fdc18afdb3e66db9b2e25bcbe16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8b03a7c4fc27343d3dae0a86fc16a8f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18f8a30e331edded358777f85f287d7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0f0e74c62db825ffc92da9d02fc1e60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f1ac04d2dfa52335b6daab5fd731242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6989f0bb614309c0d96d9ebd3747e348.jpg

从松、竹影看张炼的视觉转向

——读张炼的画

冀少峰

近期张炼的视觉图像表达,是继“折叠的时空”展览之后的一次集中呈现,也为阅读者观看凝视张炼的视觉思考提供了全新视角。无论是观念的凸显,亦或说媒材的多变,语言的多样,都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近一阶段张炼的视觉图像表达较“折叠的时空”展览阶段发生了明显且明确的转向,它有着自身的视觉叙事逻辑和发展路径。他开始从激进的批判锋芒转向了艺术社会学的深刻思考,而且跳出了关于版画认知的诸多清规戒律,以一种多元媒材的综合讲述,为阅读者带来了一个不断勤奋耕耘,又不断探求,不断追求更高更远的张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4b9f1488e7ebb079554236780ef89f63.jpg

《小满·2》综合材料 70×90cm 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3291f62d4d8cc6edffdb45eab67d67dc.jpg

《寒露》综合材料 70×90cm 2025

张炼近一阶段的视觉转向,不在于追求艺术的外在形式。是不是版画不是问题,但用版画讲述一个当代文化命题则扑面而来。版画的不同表现方式并不是他探索的重点,但艺术的内在价值和生命力,特别是21世纪中国在迈向现代性的发展进程中,激变的社会发展现实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都成为张炼密切关注和进行视觉传达的视觉母题。当把张炼近期的视觉精神探求放在21世纪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去考量时,阅读者亦会发现。因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炼此次的视觉转向,无论是其题材的丰富多元,亦或说形式的多样表达,实则是一场深刻而又生动的审美实践。难能可贵的是,这场生动而又深刻的审美实践又是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透过松、竹影等视觉图像的讲述,阅读者亦清晰地体验并感知到了张炼视觉转向的图谋和策略。浸润其间的则是张炼关于身份意识、立场意识、价值认同及对一个“真实的世界”和“美好的世界”的唤醒意识。而生态智慧与和谐整体发展观,则成为张炼的思想之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e9700d313f17a08494a5c15f9c6ea78e.jpg

《面孔·5》综合材料 30×30cm 2025

《自画像》《残扇》《松》《静物》《风景》《面孔》《图说》《节气图》系列构成近一阶段张炼视觉探求的系统性表达。阅读者亦可清晰地洞察到张炼此次的视觉探求,不断在超越关于版画的创作局限与认知,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在技术层面上的或说形式上的更新与叠变,实则是透过题材的变迁折射出视觉符码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范式转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0ddbc9d46d61403fa8c783273fc52a72.jpg

《松·2》综合材料 70×50cm 2025

生态问题、生存困境,当代社会现实及焦虑的生存体验是张炼持续关注的文化命题,只不过房地产泡沫、瓶颈中的人逐渐被孤独的松树和竹影所代替。松树和竹子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神符号,不仅被历代文人骚客在诗词歌赋和山水花鸟图轴中有着动人而别样的讲述。但张炼的松树和竹影则呈现出了美学价值和现实世界的分离。传统意义上的松树有高洁、挺拔、伟岸之称,竹亦代表着品格与人格。很显然透过张炼笔下的松树和竹影,阅读者难以寻觅到传统文化精神符码所传达出的那种正大之气。代之而来的则是一种荒废荒凉荒芜之景致。甚至有着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及涌动着的激愤与激情。当鲜红的松树枝像刺激而醒目的血管四处蔓延时,一个血淋淋的生存实境、生态智慧和美好生活愿景则扑面而来,充斥其间的是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期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3d1ba883905f70927fedd08c85e6e64b.jpg

《图说·4》综合材料 70×90cm 2025

从张炼的视觉思考源头及其实践路径和艺术方式的表达来看,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性构成了其视觉讲述的主基调。他期待的精神图景应该是这样子的“要使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游览。’”视觉图景中的孤独而又衰败的枯松与竹影的惨淡稀疏与一个真实世界的差异,不能不引发阅读者共鸣和深思。这既是中国在迈向现代性过程中,不断在寻找现代性中所必然要付出的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代价。而浪漫而又夸张的孤独的松树与竹影,及充斥着表现主义激情表达,激发出的是一种对传统的不断克服,同时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

当松树、竹影作为一种高度抽象化、符号化、概念化进入了张炼的视觉语境后,同时也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彰显着张炼对中国文化主体性自身内在脉络的深刻认知与深度把握。这其实是一种中国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松树、竹影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真实存在概念,它像一个结构性容器,容纳并吸收着在纷纭变幻的社会现实面前的与美学价值的割裂与变异。看似色彩缤纷、繁华似锦的视觉图景,实则是满目疮痍。由此再来阅读《面孔》系列,亦能体察到张炼的视觉思考与良苦用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1257df14ff2752ec3cd77747a608aaa6.jpg

《图说·5》综合材料 70×40cm  2025

松树和竹影还历经从有形到无形的变化,亦经历着从写实向写意的转变。当具象的松树竹影转变为抽象的视域表达时,则让阅读者体味到走向艺术更高阶段表达的张炼。

张炼所要精心营构的其实是一个对“真实的世界”的美好愿景,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境。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但现实之境是自然之美伤痕累累,如同枯松与竹影,它唤醒的实则是对美丽自然的体悟与认知,因为“最美的景象只存在于自然之中”。

张炼的视觉精神探求,越来越进入到了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他放弃的是精致的记忆,丢下的是一种关于版画的惯习认知的重负。追寻的则是一种创作者至中年的通透、通彻,智慧、圆融,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寻与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自由。

期待张炼不断为阅读者带来视觉的惊奇与期盼。

2025年6月6日

东湖路三官殿1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