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人借以追古溯今、抒怀解意,描摹小视野外的大世界,在译作英文时不知是因为译者的“偷懒”还是“谦逊”而与油画中的风景画共享同一个名字“landscape”。如此说来,山水画、风景画是否全然无差,仅是东西方叫法之异吗?怀着深深的疑问与好奇,我潜入了山水画和风景画之间,慢慢品味与思酌。
山水画只是墨色的陈铺,比起风景画少了很多色彩的搭配和光影变化,仿佛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顿时被打回原形,失去了许多引人的“魔力”。阅过一幅幅的山水画卷,看过一幅幅的风景油画,只觉山水画中的景物一块山石、一片林野、一群山峦,由近距离的接触不断走远,拉大了观察的视窗和想象的空间,越看越开阔、越品越豁达。风景画总是吸引着人由远走近,一座山、一棵木、一滴水,感觉精致之余,却让人不觉走进了一个小小的空间之中。恍悟过来之时,明白了山水画乏味、风景画斑斓仅是表面的理解。山水画中一笔笔看似随意,实则考究藏于墨色、留白之中,这些看似卷轴上的一方小景,实则写着画家满溢的心境和更远的念想和抱负。油画山水要借势于色彩的斑斓却又不可同风景画一般局限于画家眼中的景致,要在创作的心思上开一扇窗,在主要的景致之外添加更多的念想,山山水水自然层叠却不显烦锁与累赘,过渡间自然地将小画面放大成一个大视界;在大致的轮廓中扩充细节,让山石草木悠然自得、恰如其分地分布在画布之中,自然随意又浑然一体。
心里有了念想,下笔便如获神旨,顺着“芯线”出发,勾绘出一条条“芯线”、一块块“金属晶体”。纵横的山石似是无序,但是紧致的石间连线却又成为无序中的有序;葱郁的树木似是散乱,但是层叠的林木却又代言了散乱中的平衡;硬朗的山石貌似一块块呆板的色块,却在边线的勾勒下独立成一块块“金属”,在色彩的渐变和更换中还原了每一块山石独有的一份经历和雕磨;冲击而下的山涧似是一片无声的泼白,但纵然是一颗珠状的水迹都如“晶体”一般剔透,反射着画中旭日投射来的七彩光芒。无心之中,循着“芯线”出发,走出绘画的天地,一切便在无形之中形成一张有形的网,兜住了无形的全局,却又不兜住更深远的遐想。
临收笔时,轻抿一口清茶,闭目细品之中,不觉有些许晃神:画布上的色彩止不住地飞升,凝为彩珠,溅碎于空气,仅留下黑白灰的渐变、光影和画中远山上的那盏孤灯,隐隐约约,却在指引着什么……这仅是疲惫时的幻象,抑或是理想照进了现实里?心中似是一缕曦辉又夹带着一种莫名的微妙,且行且悟,为着心中的微妙,又踏上了征程。
作者:李书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