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错位——媒介转换与观念再现

2015-07-31 17:25

展览海报

《白城夜雨》 200cmX50cm 2009

《阅读者5》 150cmX120cm 2015年

《阅读者7》 90cmX120cm 2015年

《红色好空间》 200cmX100cm 2013年

《佛光》 直径100cm 2014年

棉线的排列NO1 50X70CM 2015

围城 48cm×45cm 2013

源 48cm×45cm 2013

《初开》 71cmX105cm 2012年

  展览时间:

  2015-08-01~2015-08-15

  开幕时间:

  2015-08-01 19:00

  展览城市:

  重庆

  展览地址:

  重庆大剧院

  策 展 人:

  崔付利

  参展人员:

  江永钱 梁伟员 向国华 张洋 郑忠和

  展览介绍:

媒介转换传达的是一种媒介观念的思维状态,同样也是艺术家方法意识的转换体现。材料和媒介的真实意义一直在艺术的再现样式中被掩盖着,材料与媒介一直被视为表现对象的手段。但媒介材料不仅是艺术载体,而且本身就是艺术。但往往媒介探索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是容易被遮蔽的,甚至我们无意中将绘画本身的物质性所忽略掉,仅仅被图像和阐释所绑架,从而形成一种模糊的中间地带。

梁伟员从早期“都市水墨”作品中逐渐把其中的叙述性因素和文学叙事抽离,并将水墨作品中的个人化语言置换到综合材料探索中,同时早期作品中的普世关怀转化为一种美学趣味和文化诉求。张洋则是消解了中国传统书画“印章”的身份和标示属性,在张洋的水墨作品中,“印章”成为了独立的视觉因素和图示语言。江永钱近作的画面语言愈见成熟,他将个人的感情和情绪是隐藏在他肆意的笔触之下,但在的水墨小品中,活生生的日常现实与他油画作品中的荒诞、虚无形成鲜明对比。向国华早期作品中宣纸与香火的偶然性尝试,颠覆了中国传统笔墨中的精神性和文化性。他最近的抽象作品在创作观念上与之前作品“解构”主义观念异曲同工。

绘画不是一种图像,而是图像的载体,将一幅画看作绘画再现必然是对绘画物质性的否定,我们不能以绘画平面所承载的视觉符号取代绘画平面本身。从江永钱、梁伟员、向国华、郑忠和、张洋作品的上下文关系中不难发现,其五位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风格各不相同,但对材料和媒介的尝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观念再现恰恰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讨论的。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