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那些做过北漂的大师

2015-08-02 00:00

改革开放以来,“北漂族”中的成功人士数不胜数,不少人已成为知名作家、主持人、记者、歌手或影视明星,如张永军、王小丫、周迅、范冰冰、许巍、郭德纲、王宝强等等。


其实,“北漂”并非自今日始,北京历来就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漂”现象在清末民初就方兴未艾了。


沈从文北京遇贵人


1923年夏秋之交,沈从文从湖南凤凰县来北京求学,参加燕京大学二年制国文班入学考试,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高考”失利,只得了零分。当时沈从文住在北京大学红楼附近银闸胡同公寓,这里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北漂族”。21岁的沈从文在此结识了冯至、黎锦明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他们互相切磋、鼓励,做着美好的“作家之梦”。沈从文一边旁听北大国文、历史与哲学课;一面在狭小的公寓里埋头创作,想通过卖文养活自己。


但寄出的稿子全部石沉大海了。屡遭挫折的沈从文给郁达夫写了一封求助信,郁达夫竟亲临沈栖身的陋室,见这名旁听生在窘迫环境下坚持写作,郁达夫大为感动,请沈上街餐叙,谆谆传授写作经验,还慷慨解囊赠送钱物。胡适、周作人、辜鸿铭、闻一多等人也在创作与生活上给沈不少帮助。


1925年10月21日,沈从文的处女作《一天是这样过的》终于见报。在众多大师呵护下,更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沈从文终于成为一代名作家。抗战时期,他执教于西南联大,后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其名著《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至今声望不衰、广受好评。


张恨水在京城大红大紫


张恨水是安徽潜山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那年独自到北京“闯天下”。本来他想投考北京大学,因家境衰落、囊中羞涩,只好作罢。


他亟待找到工作以解决温饱。凭借文学功底与闯劲,张恨水受到著名报人、《世界日报》与《世界晚报》创办人成舍我的关注与器重,被聘为这两份报纸的副刊主笔。张恨水恪尽职守埋头苦干,他连编带写,一人包办了版面的全部稿件,时评、杂谈、散文、诗歌、文史掌故、名人轶事样样涉猎,成为“全能报人”。


张恨水并不满足眼前的成就,又开始撰写小说。8年后,终于推出长篇小说《金粉世家》。这部小说一炮打响,奠定了张恨水在中国通俗文学领域的霸主地位。1930年,为了专事小说创作,张恨水辞去《世界日报》的职务,买下大栅栏十二号一处的庭院。陆续推出的《春明外史》、《啼笑因缘》、《京华烟云》等数10部言情小说,部部大红大紫,堪称当年中国出版界无人匹敌的“畅销书”。


张恨水成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开山鼻祖,北京也成为他心中的最爱。


齐白石67岁终于落户北京


齐白石原籍湖南湘潭,出身贫寒农家,26岁之前是个小木匠,业余时跟人学习诗词书画,逐渐在绘画上有所长进。1920年,57岁的齐白石背井离乡独闯北京,成为最年长的“北漂族”。


他以为凭借自己的绘画技术不难在北京谋生,但其画作却无人问津。齐白石痛苦反思,始懂得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于是彻底否定自己的画法。他身居破庙日夜苦练,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大家,终使“衰年变法”成功,画技日臻完美,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之先河。


1926年,齐白石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1931年,67岁的齐白石在北京买了房子,正式在京落户。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

扫一扫或者长按以下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平台


-----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爱艺术,爱生活。-----

IART致力于为您打造美好的感受

合作交流请加微信:IARTCHINA


来源:I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