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民艺提示现代生活和现代制造

2015-09-25 11:31

■ 中国美院民艺馆开馆,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 首展呈现江南乡村工艺

民艺馆外墙由瓦片连接而成,层层叠叠的建筑隐匿于茶园山势之中,体现了隈研吾“让建筑消失”的设计理念。

馆内巨大的透明玻璃上,按照宋徽宗所作《瑞鹤图》布局贴上了白鹭。

“格物致知”展区的三阳开泰结子格窗

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山间,掩映着一座外形层层叠叠宛如茶田的建筑,这就是由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的中国美院民艺馆。

9月20日,中国美院民艺馆正式开馆,第一个展览名为“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展览用100张椅子、100扇窗格、100件日常生活器具以及48000余件皮影和与皮影相关的工具、乐器、手抄本,呈现了别有韵味的江南风物。

“我们建民艺馆不仅仅只想展示传统的民艺精品,更重要的是将这些传统民艺转化成时尚新民艺,让传统的精髓与现代的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受现代人欢迎的新作品。”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助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馆长杭间告诉早报记者。

隈研吾“最满意的作品”

5年前,中国美院就筹划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民艺研究博物馆,经过多方参考后,最终选择了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该建筑。

“让建筑消失”是隈研吾秉持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在中国“长城下的公社·竹屋”、三里屯现代的SOHO广场,还是日本的马头町广重博物馆、高柳町社区中心,他的建筑作,总是能很自然地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

“这是隈研吾在亚洲设计的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他自认为最为满意的作品。因为建筑所在的地形充分满足了他‘让建筑消失’的理念,所以他几乎都没收设计费。在建造过程中,他多次来现场查看进程,并提出部分修改意见。而且民艺馆的开幕式,他推掉了在日本的工作专程过来,就像父亲参加孩子的婚礼般的开心。”杭间介绍。

占地约4936平方米的民艺馆外墙,由数万块用铁丝相连的瓦片构成。杭间表示,当时他们曾考虑与象山校区的其他建筑一样,用回收的旧瓦片来完成。但后期发现建筑体量太大,瓦放上去太小不好看,厚度也不均匀,瓦还要有可以固定铁丝的地方,不然一阵风吹来瓦会全掉下来,最后用的瓦是专门为民艺馆烧制的。

以“廊”分隔空间

不仅如此,民艺馆的展馆内部也与众不同,里面几乎没有台阶,上下楼是通过长长的坡道实现的。

“展览空间是个‘整’的空间,是一个流线型的通道,从下到上一览无余,中间没有任何隔断。怎么有效分割这个空间?我们用了廊道的办法。‘廊’是古代中国人连接不同居住空间的重要环节,我们设置了四个廊道,观众通过空间相对狭小的廊道后会有豁然开朗的感受。”此次展览的视觉艺术总监、中国美院副教授袁由敏表示。

入口的地方设立了一个水口,这是过去江南每个村子进去的地方都会有的一个装置,充满仪式意味。

在第一个展厅内展览的“百椅百态”被放在一个向上的坡道上。坡道的尽头有个小通道下去就是“雕皮成戏”展厅,里面有皮影及相关的工具、乐器、皮影剧本等藏品48000余件,这是民艺馆唯一的常设展。

而在坡道的上方,是一个供观众休息的平台,也是整个民艺馆视觉效果最好的地方。为了防撞,袁由敏在巨大的透明玻璃上按照宋徽宗所作《瑞鹤图》布局贴上了白鹭,“白鹭曾是栖息象山的精灵,我们通过这一方式将它们重新请回了象山。”袁由敏说。

穿过休息厅就是展示生活用品的“日用即道”区域,以及收藏了100件窗阁的“格物致知”展区。

新设“手工艺术学院”

培养民艺人才

中国江南传统生活的方式是以茶米为食、以麻丝为衣、以竹陶为用、以林泉为居。这种衣食用居,维系着一个风采独具的器用世界。这种独具风采、日常活用的器用世界与技艺精神,我们称之为“民艺”。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表示,现代社会面对本土的生活世界不持有尊崇和承续的文化职责,而一味看重功能化的器用标准。由此人们失去的将不仅是中国木艺,还有陶艺、茶艺,以及诸多维系着国人生命基因的礼俗和民艺,甚至赖以生存的家园与乡土。

或许这正是让许江下定决心,在中国美院建这个国内最大体量的民艺博物馆的源起。

而对于发展民艺的可行性,杭间举了被誉为日本民艺之父和现代设计之父柳宗悦的例子。“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产品大量进入日本,日本的民族工业一下子萎靡不振。这个时候柳宗悦重新强调日本的传统之美、民艺之美,在东京建立了民艺博物馆,由此推动日本整个制造界重新发展自己的美学产业。

“民艺能对现代生活、现代制造有提示作用,让我们不忘生活之美的本质,这就是中国美院办民艺博物馆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杭间表示。

在此背景下建立的民艺馆,将集收藏、展示、研究、教学、传习于一体。民艺博物馆将承担除书法和绘画以外所有中国传统的造物智慧的展览和研究,创造出体现中国民间传统,偏重生活气息的展品。

与此同时,今年中国美院进行学院整合,专门划分出一个全新的手工艺术学院。据悉,该学院下设陶艺、玻璃、首饰等专业,强调学生的设计性与动手能力的兼容,将有效与民艺馆进行互补,培养民艺人才。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