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绘事后素 Simple is Good(2015/10/10 红门画廊)

2015-09-28 16:03


策展人: 彭峰

开幕时间: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下午 3 - 5点

展览时间:2015年10月10日 - 11月1日

画廊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东大街9号东便门角楼楼上

媒体联系:布朗 Brian Wallace 手机:+86 137 0107 8721

邮箱:brian@redgategallery.com

Curator: Peng Feng

Opening: 3 – 5 pm, Saturday, October 10, 2015

Exhibition Dates: October 10th – November 1st, 2015

Gallery Address: Dongbianmen Watchtower, 9 Chongwenmen Dongdajie,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


红门画廊非常荣幸地宣布将于2015年10月10日至11月1日举行由彭峰策展的 “绘事后素”,此次展览将为大家呈现何癸锐、黄佳、蒋巍涛、李纲、谭平、张朝晖、周洋明共七位艺术家的作品。


作品介绍

何癸锐 He Guirui


何癸锐, 心迹系列之烙印之十二, 2011, 布面综合材料, 120 x 110 cm


何癸锐, 心迹系列之烙印之二十二, 2013, 布面综合材料, 120 x 110 cm


何癸锐, 影子系列之十八, 2012, 纸本, 45 x 45 cm


何癸锐, 轨迹系列之十, 2013, 纸本, 45 x 45 cm


何癸锐的作品似乎对平面以及发展多层次的丰富有质感的颜料比较感兴趣,她通过在画布上多层次的颜料重叠和刮擦,以及使用一种定向和物理的方式,巧妙的把丰富的色彩带出来。绘画的过程是关键,比画呈现出来的结果更重要。她运用一种共振和强有力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刮擦感。

虽然何癸锐的刻纸作品表象上看与架上作品毫无关联,但是艺术家认为她作品本质是相通的。白色的作品覆盖在黑色背景之上,对着我们述说秩序与包容的意义。这些黑色背景可以指向大自然的肌理结构,也可以指艺术绘图的表现形式,因为彼此都释放出同样的需要。

黄佳 Huang Jia


黄佳, 2008年8月19日, 2008, 布面油画, 120 x 120 cm

黄佳的作品不只是简单的凹凸点排列和有序的组合,她不断地研究画面的气感空间,彻底抽离具体的形象,吸收中国传统山水的绘画精髓——造境,以含而不露的方式表达她的个人思想和情感,运用极简的点、线、面,让画布留有空白来建立一种整体关系,并由此产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虽然运用写实的手法对画面进行描绘,却让作品矛盾地呈现出了一种抽象的感觉。

蒋巍涛 Jiang Weitao


蒋巍涛, A2014 – 03, 2014, 布面油画, 110 x 80 cm

在蒋巍涛的作品中,构图的主要元素都是浓墨重彩的横线和纵线。这些显眼的、跳跃的元素,充满着活力和变化。他的画面元素有时类似竹节,有时像尺子,或是菱形的图形,但毫无定式。


李纲 Li Gang


李刚, No. 20130803, 2013, 水墨, 116 x 79 cm


李刚, No. 20130804, 2013, 水墨, 116 x 79 cm


李纲的艺术一方面保持了绘画的纯粹性,构筑着属于精神的秩序,另一方面,他用于触印墨迹的的物品是生活中的现成品,带有日常的属性。这二者的结合,形成了李纲自己的水墨经验,也表现出将经典精神诉求与日常随机表达二者统一起来的可能性。


谭平 Tan Ping


谭平, 无题, 2009, 铜版画, 20 x 29 cm


作为中国当代抽象绘画代表人物之一的谭平,对抽象艺术的实践开始于“85新潮”时期。谭平以艺术的全球观念,运用抽象艺术语言的链接,创造了东方、西方不同文化在人类感性与理性同一时空中的完美聚汇。他认为:“艺术根本不是视觉的,根本不是点、线、面、颜色的问题,它的全部生命力源于你的内心,是在表达最真实的生命历程。”

张朝晖 Zhang Zhaohui


张朝晖, 汉字系列, 2015, 水墨, 118 x 80 cm

张朝晖是近年崛起的一匹黑马,他的作品似乎与学院水墨和流行水墨都没有太大关系。张朝晖执意要把墨线排列进行到底,并充分利用了水、墨交汇的偶发性,让一种机械的,冷漠的作业方式散发出神奇的光芒。张朝晖的意义在于,他用水墨改变了光效应艺术的冷硬面孔,超越了抽象艺术非冷即热的二元理论,把理性之线与感性之光融为一体,在抽象艺术的第三种形态中建立了自己的语言。


周洋明 Zhou Yangming


周洋明, 20121109, 2012, 布面丙烯, 26 x 28 cm

在周洋明具有极简主义外貌的作品背后,是艺术家身体力行的繁复创作过程,而这一在他人看来兀长而枯燥的过程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却是貌似对画面的“无为”。通过这种“无用功”式的画面生产方式,周洋明试图表达自身对浮躁社会现象的对抗,并消解由此带来的无奈状态。艺术家正式以一种自我内在成长的方式展现其独特的“玩世”心态,并以此作为其对现实的回应。




来源:墙报展览预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