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自贡“微雕爷爷”封刀数年 为推广非遗节重新出山

2015-09-29 09:53

高君维一家人在自贡馆现场雕刻 记者 叶卫东 摄

  9月11日至20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举行。与此同时,非遗节自贡主题展馆亦吸引了众多观众参观。

  在自贡主题展馆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氏手工微刻技艺”的开创者和代表性传承人高君维老人,右眼带着特制放大镜,以刀代笔,小心翼翼地在寿山石上镌刻下小如芥粒的汉字。在自贡馆现场,高老先生一家带去了200余块大大小小的微刻作品。“我们一家人都和石头打交道,我在80岁时已经封刀,这次‘出山’,只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民间文化。”今年84岁的高君维老人说道。很多收藏爱好者都对高老的技艺赞不绝口,希望高老能够将此技艺传承下来。庆幸的是,高君维的妻子刘建英以及儿子高苒和、继女万霞已掌握了部分技艺。

  因为痴迷微刻,高君维的右手有两根手指已经变形。“微刻是一个特殊的全手工行业,学员需要有书法基础、文学基础,还要耐得住寂寞。”高君维介绍,他最多能在一平方厘米的石头上镌刻上150个细若蚁须的汉字。在1992年退休后,高君维已将数百位国内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的300万字生平传记微刻在400多块16开大小的石板上。高老表示,为了雕刻这些名人传记,我一共刻坏了近百把刻刀。

  与川内著名微雕大师郭月明等人微雕作品需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辨认不同,高老的微雕作品虽然字体很小,但还是可以凭借肉眼进行辨认。“追求‘微’是微雕艺术的一个方面,但我认为令作品符合老百姓口味也很重要。”高老认为,他的微刻名人传记所选择的微刻字体可以通过肉眼辨识,利于百姓的阅读,也容易被老百姓认可和接受。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