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存世量稀少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熟悉宋瓷的人会发现,宋瓷在当时烧造的数量并不少,窑址更是是遍布全国。那么窑址和烧造数量都不少的宋瓷为何在今日的市场中如此稀缺?让我们翻开历史,先看看当时的繁荣景象。
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在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6%。除了久负盛名的五大官窑外,宋代民窑系统也在整个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昔日的窑口之繁多,品类之丰富,到如今的珍品稀少,相隔近千年,这其中的沧海桑田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归结其因大约为:首先因为宋瓷大多是出土瓷器,所以大都有残缺,完整器实为罕见;其次,宋瓷以实用器居多,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历经千年,能流传下来的完整器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存世量和流通量对宋瓷市场的影响也极为重要。
宋瓷极具人文气息,简约质朴之美也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从地区来讲,香港、海外一直是高古瓷的重要市场。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表示:“现在许多人热衷追捧明三代、清三代的瓷器,主要是因为其简单,花纹色彩也比较艳丽。但是中国制瓷历史上真正的巅峰依旧是宋瓷。宋瓷里面包含了一些哲学的理念,这是明清瓷器所不能相比的。”瓷器研究专家、中拍协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幼铮先生也认为:“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吧,宋瓷和明清官窑瓷器的差别,就有如交响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几百年过去,交响乐的知音仍然源源不断,而流行音乐会掀起一阵旋风,却很难说能坚持多久。我想,当人们的审美水平普遍提高了,会更欣赏简约的、高雅的东西,而宋瓷一直就在那里。”
从国内外的宋瓷拍卖市场表现来看,国外对待宋瓷的态度与国内也明显不同。国内外对待宋瓷态度大不相同:西方艺术市场发展得早,藏家的文化积淀比更丰厚,所以,欧美藏家更关注以宋瓷为代表的经典瓷器。事实上,他们也经历过一个“由奢入俭”的审美过程。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非常繁缛;到了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西方的艺术才从洛可可风格回归到作品的含蓄内敛和抒情性上;一路下来,形式自律发展到极致,就出现了极简主义,完成了西方艺术品位的辩证回归和发展。而中国目前的财富阶层,正处在用皇室的传承、复杂的工艺、华贵的材质去炫耀财富的阶段。也许随着中国财富阶层的成长和审美经验的发展,对待艺术品的态度会走向低调的奢华,对经典作品、古典作品会有更多的认同。这也是人类审美观念的一种提升和改变的必然过程。
纵观宋瓷市场发展现状,上拍政策、关税、存世量、藏家审美等方面均为宋瓷在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但通过近几年的市场表现能够发现,国内外的藏家和市场对于宋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国内买家参与度的明显提升给宋瓷市场带来了一股强有力的支撑力量。而精品宋瓷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十分能说明“宋瓷无疑是日后不可忽略的一个市场热点”。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