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告别“太湖石”,展望新作以不锈钢“拓地”

2015-10-27 09:10

  ▲ 展望个展“暂时什么都不是”推出了两组全新作品,图为作品《拓地》展览现场

  ▲ 展望新作《幻形》在“暂时什么都不是”展览开幕现场

  10月25日,展望个展“暂时什么都不是”在上海浦江华侨城展区开幕。不锈钢材料的“太湖石”一直是展望的代表性作品,本次展览中,艺术家继续延续“太湖石”作为灵感来源,从“拓形”、“应形”到“幻形”,以两组全新作品用雕塑重新“构形”世界。本次展览是 “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的项目之一,这个由深圳OCAT主办的公共艺术计划,自2007年启动以来,已呈现过隋建国、汪建伟、林天苗、谷文达、刘建华、王广义、徐震(没顶公司)、姜杰等当代艺术家的个展。此次展览也是艺术家展望个人最大的一次公共艺术展览。

  我的艺术主要想表达一种困境,人活在自然中,但为了生存不得不去竞争以及工业化,但同时工业文明使得人们离自然渐行渐远。—— 展望

  自1994年的《中山装》起,展望的作品都和“形”息息相关,策展人黄专称其实践为“构形”。从早期的“复形”、“分形”、“碎形”、“灭形”到 “心形”录像、《第86尊佛像》的“砸形象”、《素园造石机》的“造形”到《我的宇宙》的“炸形”、《小宇宙》的“砸形”和2012年的作品《无所遁形》,展望的艺术作品一直以简单材料形态营造复杂的视觉问题,并通过不断的实验以寻找作品的视觉与内在平衡。

  展览推出的两组全新作品《拓地》和《幻形》,灵感虽来源于同一主体,但作品构思和制作完全不同。曾经展望以不锈钢放置太湖石,古典的太湖石意象是其创作的蓝本,《拓地》则延续了“太湖石”系列中对不锈钢板的使用,但抽离了“太湖石”这一趣味主体,直接以土地作为拓印对象,使其具有了与大地艺术和新几何形式相关的抽象性。

  同时,《拓地》在制作过程中,于土地上敲打而形成的不规则波纹的镜面材料与天空和周边环境反射而成的光影效果,在远处看,犹如一片静谧的湖水,反射着天空与自然的倒影,这种抽象性也于无形之处融入了东方自然主义的趣味和诗性色彩。在策展人黄专看来,“展望的创造更像是对艺术如何‘模仿’世界这一古老命题的一种拓扑学意义上的当代演绎。这种以雕塑为媒体的拓扑研究,探讨有形物体在连续变换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它不变的‘构形’性质。”

  另一系列《幻形》作品的灵感则来源于“太湖石”上的反射图像,也是展望去年作品《应形》的延伸。创作中,艺术家以轻质土这一媒介对《应形》中艺术家自己的形象进行了造型学意义上的再发现,各种被分解的身体和器官,经过艺术家挑、压、拧、按、卷、叠、拽等的变形,构造出一个新的形体世界。漆黑的密闭空间中,灯光下不锈钢材质把变形的轻质土“身体”反射在镜面上,亦真亦幻,整个装置作品创造出了处于抽象和具象间的某种“幻形”世界。

  展览主题“暂时什么都不是”,是展望在描述自己创作时说过的一句话,概括了其在艺术中非确定性的实验特征。展望表示,在创作初期他的作品通常处于这种“暂时什么都不是”的状态,随着他的创作实践不断发展,会逐渐确定其未来的方向与结果。

  ▲ 展望早期的“太湖石”系列作品用不锈钢对太湖石进行拓形

  ▲ 《拓地》直接以土地作为拓印对象,形成不规则波纹的镜面犹如一片静谧的湖水

  对话艺术家展望

  展望

  艺术家,1962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作品形式涉及雕塑、装置、摄影及多媒体等

  Q:为什么将展览命名为“暂时什么都不是”?

  A:这个名字其实是策展人黄专从我和他的日常对话中截取的。我认为好的策展人会善于从艺术家那里得到灵感,而不是自己独自创造。艺术家有时也要接受自己的。

  Q: 您觉得空间和环境对您作品有何影响?

  A:室内空间比较私密,容易表现潜意识的一些概念,而户外空间更看重和环境的关系,会因为建筑和自然而不同。

  Q:您如何看待作品中工业化的元素和自然的冲突?

  A:我的艺术主要想表达一种困境,人活在自然中,但为了生存不得不去竞争以及工业化,但同时工业文明使得人们离自然渐行渐远。这是一种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矛盾。但这种矛盾有他自身的美感。艺术的本质在于让人更能欣赏人间的困顿和矛盾。

  Q:请谈谈您对这次展览的公共艺术作品的一些想法和考量?

  A:这次的展览我用了半年时间制作。一般在制作公共艺术时,我会考虑作品与周边的关系。但我更关注我的艺术作品如何创作,而不是放置的地点和周围环境。对于《幻形》装置上面折射产生的一些倒影,虽不是有意为之,却意外的保留了。他不是我的创作内容,但作为“幻形”,它的存在无伤大雅,也许也可以作为一种“幻形”。

  展望个展“暂时什么都不是”

  上海浦江华侨城展区|2015年10月25日-2016年1月23日

  策展人:黄专

来源:艺术国际业界动态 作者:徐怡琛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