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浅谈现代玉雕器皿的造型艺术

2015-10-28 10:10

  古语“玉不琢不成器”,其意深远。玉器制成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点一滴地慢慢“琢磨”而成。古往今来,因时间早晚,用途不同,琢玉所用工序有繁有简,但总体而言,其工序流程都离不开选料、图形设计、玉料剖切成型、纹饰加工、器皿掏膛、抛光和穿孔等近十多种工序,上述各道工序,因作者技术水平的不同,所成之器无论造型、工艺表现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在同一道工序过程中它在初创、发展和继承以及高峰等不同时期形成的作品,也直接影响到玉器造型的美学价值和市场评判的优劣。

  就现代创作玉器造型而论,可大致分成如下几大类:器皿(瓶炉等)、山子、挂件、把玩件、配件、玺印等。它们的造型和纹饰在继承古代传统的过程中延续和发展着,能反映当今社会面貌或在各类国家专业组织的评定中获奖,都可视为佳者。

  器皿类是当今玉器行业中最费时间和很难创意的门类,其造型是借鉴古青铜器、古陶瓷而来,它是玉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纵古观今,经典的玉器造型无一不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材料、设计、制作三要素的有机结合。器皿的造型反映着文化审美的价值取向,它是“宫廷”玉文化的延续,其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发展至今,表现形式应该是继承传统美学的思想下,应有更高的造型艺术追求,不仅仅是作品“质与型、意与工”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力求表现超越“形”之外的神韵。

  “气韵生动、古法用笔”是古人对书法作品提出的“六法”之一,是神韵表现的基础,转用到玉器的创作中也很恰当。当面对一块天然的美玉,首先审视清楚玉料的本质特点,包括形状、体积、颜色及其内部的各种瑕疵,也就是行内所说的“相玉”,就是所谓的“问料”。作品“问”得清楚明了,创作时去“脏”留“俏”,便能使作品更加出彩,“生动”起来。

  创意构思是创作的灵魂,审透了玉料,选定适合的题材,才可以进行构思之意,即“迁想妙得”矣!这一步是艺术创作的中心,体现气蕴之底,使之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达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艺术整体。

  随行造势,因材施艺是“古法用笔”的最好体现。创意的灵魂需要那些技法的实施,依据自己的构思和立意,把作品中所有要出现的各类景物及器皿中“规矩”的一切内容进行取舍,组合、有计划、有秩序地合理安排到作品适当的位置,使之达到一个形神兼备、优雅美感、精巧绝妙的艺术效果。

  要想创作一件整体线条遒劲有力、婉转自然、刀工利落、视觉效果强烈,又有传统的连贯、流畅稳重、庄严对称的瓶炉作品实属不易,其中的浮雕纹饰是为其增彩,体现典雅华表的手段之一,凹阳纹能体现古意,镂空透雕能增其精妙,阴线刻画又能产生灵动之感,将这些丰富而多变的技法用于一体,增加艺术表现形式,冲破传统造型中炉瓶作品的“生硬”之感,将制作工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