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以“钱”为单位的小货币

2015-10-28 14:41

填补了商、周时期钱币史上的空白

近日,临汾藏友郑先生在整理历年所收藏钱币资料时,发现4枚商、周时期以“钱”为单位的小货币。

青铜小型元宝环钱 此币为椭圆环形,上部呈现三个山头,形似元宝,长1.5厘米,宽0.8厘米,内径0.5厘米。从钱型上分析,穿孔便于串联携带;三个山头代表国君、贵族、百姓三者利益;要平衡市场物价,要规范交易秩序,不论哪个山头都要遵守六律九章和市场交易规定。从重量上分析,1克是1.5铢,相当于一钱,古时称量单位以钱、两、斤计算,从夏朝到秦朝期间,所有小型和中型货币单位都是以一釿、半釿、一两、半两的形式出现的,半两或半釿钱的重量均在4.6克~5.5克之间,按其克数看,1克应为当时的一钱。

青铜麻纹小中型环钱 此币为椭圆环形,青铜质,分鎏金和不鎏金两种,钱面和边围均系麻纹,直径1.5厘米,高0.4厘米,内经0.7厘米,重1.5克,合2.3铢,即当时的一钱半。

青铜鎏金圆型贝珠钱 此币由贝币演化而来,凸背鎏金,背后空心,中铸一道横条以便穿系,高0.5厘米,直径1.5厘米,重2.8克,合4.3铢,即当时的三钱。

青铜圆型贝连珠钱 此币青铜质,分片直径1.5厘米,连体直径3.3厘米,重3.2克,合4.9铢,即当时的三钱。背部与鎏金型贝钱相同,都铸有一道横条以便穿系,可谓同时代的铸币。连珠钱的品种有多种,分大小统一和不同数量连在一起,但每枚连在一起的珠币重量规定都是一钱,有2枚、3枚、4枚等多枚连在一起,合重都不超过5克。

在商、周时期的1400余年,青铜在货币铸造史上始终占绝对主导地位。以上四种钱币基本上能够子母相权,铸造小面值的钱币是市场交易的需要,流通广泛,铸造量大,使用年限久,且与大钱、庤币、铎币、空首币、桥币、鱼币、刀布相权并行使用。

战国初期著名政治家、法家奠基人李悝(约公元前455年至前395年)对百亩之田、五口之家的农民年收入和支出算过一笔账:每亩田常年产粟一石半,百亩共收一百五十石,除去“十一之税”十五石,五人的全年口粮九十石,尚余四十五石。这四十五石全部出售,每石三十钱,共收入一千三百五十钱,又除去春秋祭祀费用三十钱,尚余不足四百五十钱。可见在战国以前的商、周时期,以“钱”为单位的货币一直在广泛流通使用,纳税、交易都离不开“钱”。

商、周时期的货币,离不开以“钱”为单位的小型货币,这4枚钱币小巧精美、方便流通,是市场交易的主导货币,它们的发现填补了商、周时期钱币史上的空白。

郑秋生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