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紫砂壶--器皿界的儒者

2016-03-17 10:00

  紫砂壶是器皿界的儒者,它最能通人性。

  常见人在书房里把玩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细细摩挲,或是两手把壶托在手心里,捂热壶身,然若细心呵护一个娇弱的情人。

吴竹霞 320毫升 原矿老青段泥《福寿延年》

  人讲面子,壶讲造型。人活一张脸,这说的是尊严;壶活一股气,这说的是风骨。每一把壶里面都有一股气撑着,每个人亦然如此。

  人存正气,壶涵茶香。每把壶肚里都蓄着一口气,有人这样评价一把壶:上品乃是虚静之气,如空谷幽兰、德馨怡人;中品乃是平庸之气,虽八面玲珑,却了无个性;下品乃是混浊之气,断然是苟且敷衍、猥琐不堪。

  可见,做人与做壶都要用心在里面,存善心得善果,修善心,结善缘。这换算到一把壶身上,泡的是好茶,通体透香,是糟粕,则破了壶的金身,惹得一身腐败气。

  每一个做壶的工匠都知道:做壶做到最后,就是做人,一个没有婉约之心的人,他的壶是没有内容的,一个没有耐心的人,他的壶是不细腻的,一个没有善心的人,他的壶只会糟蹋一匙好茶。

  壶要心中有日月,人要心中有天地。人有口说话,壶有嘴吐水。壶吐水,要吐琼浆之水,人说话,要说阳光语录。做壶不必太具象,做人不必太较真。壶具象了,反倒成不了上品,人较真了,锱铢必较,锋芒尖锐,反倒容易伤着别人。

  做壶是底泥最好,出窑后火气散尽,堪与玉色相媲美,一注沸水迎头而下,壶身一转,宛若一位出浴俏佳人。

  做壶与做人,有时候,是一个哲理。

  如若做壶,先学做人,受益一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