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互联网+博物馆让旅游妙趣横生

2016-03-18 09:38

  从3月4日开始,经过两年多筹建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正式对外开放,观众可在网上预约报名。


  端门是进入故宫的第一站,数字馆采用全新的高科技向游客介绍故宫,主要展示三部分内容,一是讲述“从紫禁城到博物院”的数字沙盘展示区;二是观众可零距离参与的“紫禁集萃·故宫藏珍”数字文物互动区;三是让观众感受故宫建筑魅力的“紫禁城·天子的宫殿”虚拟现实剧场,游客通过参观数字馆,基本可了解和掌握三个问题,即“故宫是什么”“故宫有什么”“来故宫看什么”。


  数字风采让游客一览故宫全貌,科技魅力让旅游妙趣横生,这是将传统旅游与高科技“嫁接”,实现“互联网+旅游”的有效途径,益处甚多。


  一是有利于缓解景点拥挤。譬如故宫养心殿可供参观面积只有1000平方米,最大瞬时承载量为541人,但在旅游旺季,养心殿中滞留的游客经常超过800人,对文物保护构成不小的压力。将养心殿搬入数字馆,观众看得更清晰、更全面、更细致,许多游客就不一定前来看实物了。


  二是便于游客全方面的了解、游览故宫。目前故宫开放的参观面积有近40万平方米,游客要在一天时间内看个遍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有的宫殿及文物闭门修缮,不对外开放,游客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遗憾。而通过观看“数字故宫”,就能实现将故宫及文物“一览无余”。


  三是互动体验让旅游乐趣无穷。如今的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亲身体验兴趣极大,数字馆满足了游客这种“猎奇”心理,如数字馆设计的“数字书法”,游客只要在电脑上打开兰亭序中的文字,再使用模拟毛笔进行书写,所写的字就能融入到原作品中,并可与古人原作进行对比。再如,观众还可在屏幕上穿上虚拟的清朝宫廷华服,拍照留念,并取照片。很显然,这种零距离的体验活动是参观文物实体所无法实现和达到的效果。


  互联网+博物馆将为传统的文物展安装“智慧脑”,装上“千里眼”,插上腾飞的翅膀。近年来,我国许多博物馆和景点开始建设数字化展馆,但仅限于景区内展示,尚未实现互联互通,这是亟待改进的“短腿”。据悉,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文物”“数字建筑”等已全新上线,并且发布英文版,向全世界介绍历史悠久,丰富、多元、精彩绝伦的中国故宫,值得各地学习与借鉴。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