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何杰 遇见乌托邦

2016-05-07 00:00

艺术家 何杰
艺术家 何杰 不去刻意地捕捉什么,包括画面,是何杰目前更喜欢的生活和创作状态。 微信提供了大量随机不确定阅读图像的可能性后,那种一瞬间遇到自己想要形象的感觉,让何杰很痴迷。而这种开放的、不确定的心态表露在画面中的,则不同于过往对公共形象和集体记忆沉重紧绷的描绘,更多了一种在个人经验之上的与经典和记忆不经意间轻松的偶遇。 如果说何杰早期对英雄形象、公共事件和集体记忆的描绘是一种对客观物象的被动营造,现在的创作则更多的是自我精神之上的主动再造。以具有特殊指向的事物原型将观者引入对于某种事态的思考之下,通过自身的精神转化,用有悖于普遍意义的心理状态冲击观者的思维感受,进而进入另一层意象的乌托邦。 《国王学院》 120x80cm 布面油画 2016
《国王学院》 120x80cm 布面油画 2016 没有记忆的东西不可靠 选择有的时候只是被选择。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特有的厚重质感,与沈阳街头社会主义文化意识的公共雕塑凝重的体积感,都为作为湖南人的何杰对厚重历史的偏爱在绘画中找到了出口。 从鲁美毕业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充满粉尘感和阴郁气息的黑白色调的绘画中,何杰将“新一代”描绘成社会主义偶像那样的精神动作和雕塑固体的形体质感,在强调叙事性的同时具有强烈的绘画性和笔触感,作品深沉、厚重,并且追求力量感和爆发力。 《寻找我们的乌托邦》记忆 150×100cm布面油画2015
《寻找我们的乌托邦》记忆 150×100cm布面油画2015 正如何杰坦言,直觉和个人记忆才是艺术家最可靠的东西。对英雄形象和公共事件的描绘和对这些事物本身的偏爱组成的记忆,都成为了何杰绘画中的重要灵感来源。在一段时间描绘内心跟人情绪的“绘画出走”之后,何杰选择了重回对公共事件记忆的表达。不同的是,通过把意识形态化的场景作个人的、戏剧化的处理之后,记忆中的场景和今天的现实之间产生了隐喻的关联。而将个人迷恋的记忆通过思想解读、心灵净化转换成完全个人化的东西并将其放置在社会情景里面去描绘,则展现出另一种不同的意境。 《天鹅梦》 60x80cm 布面油画 2016
《天鹅梦》 60x80cm 布面油画 2016 绘画的质感让我痴迷 无论最初画面中对英雄雕塑和公共事件记忆的表达,还是将记忆中的意识形态化场景做舞台化的处理的尝试,何杰在创作中对绘画性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面对画布一点点慢慢打开,颜料在画布慢慢推开的质感,以及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不可知偶然性,这些绘画的属性都让何杰痴迷。就像回想自己当初学画画的冲动,正是被艺术家为作品赋予的生命力而感染。 金色的古典画框一度成为了何杰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在某次欧洲的博物馆看到自己学生时代极其喜欢的一件作品时,印刷品传递的印记与原作真实尺幅之间的巨大反差,让这一刻的感受连同过往十年的记忆,被作品夸张的金色画框定格。画框也就成为画面中的另一重境界的入口。 《农夫的微笑》 120x80cm 布面油画
《农夫的微笑》 120x80cm 布面油画 而就如从最初的黑白系列,到彩色系列再到灰色系列一样,何杰也在自己的画面中不断的做着减法,在最新的作品中,何杰将尝试画框元素进一步抽象为画面记忆的符号,以此打开会画面本身的局限。 面对绘画在当下所面临的挑战,何杰承认绘画越来越难带给人视觉上的刺激,保持思考的状态,通过有深度的观察带来绘画有意识的反思会更加重要。 《欢乐的帝国》 120x80cm 2016 布面油画
《欢乐的帝国》 120x80cm 2016 布面油画

来源:HI艺术人物 作者:刘霞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